首先震撼于大师身上散发着的人性化光辉和超越世俗的勇气。上大学时听老师讲过我的母校的一段掌故:自控系一位教授,科研能力很强,学术成果累累,提出过轰动国际学术界的理论,同时担任本专业好几家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业内权威,按他的学术成就早就该评上院士了——所以屡次与“院士”无缘,就是因为他与一个小她30多岁的女硕士相爱,这被视作“道德上有问题”。
而杨振宁以超越世俗的勇气告诉我们,这样做绝非“道德上有问题”,恰恰是人格完全的一种表现:爱可以超越年龄,科学的理性与科学家的感性是并行不悖的,科学家也有常人的爱——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充满感性的杨振宁比纯粹学术意义的杨振宁更让人尊敬,因为我们从感性的他身上触摸到了人性的温度。
谈到这段忘年之恋时,杨振宁表示:青春并不只和年纪有关,也和精神有关。他虽然岁数上已经年老,但精神上还是保持年轻,这也是翁帆觉得他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在爱情被许多世俗的东西玷污的当下,这份纯净尤其让我感到震撼。
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少忘年之恋,可那些泛滥的忘年之恋是由什么连结起来的呢?其中充满了金钱的狂妄和恶俗的横行。翻翻报纸的社会新闻版,昨天是事业有成的千万富翁铺张征婚,明确要求年少漂亮的“处女”;今天是某老总嫌弃妻子不生育,公开征“二奶”;明天又是哪个老板踢开“黄脸婆”迎娶“小蜜”。民间流行着各种版本的“少女傍年老大款”,各种版本的“一到周末高校门口就停着许多豪华轿车”。
杨翁的忘年之恋让我们在污浊之气中嗅到一丝清新:这份爱是人格魅力的引力,洋溢着知性之美。羊城晚报(曹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