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台塑企业发展最辉煌的时代,也是王永庆最积极回馈社会的时期。
台湾光复后,台当局拨款兴建许多省立医院,也就是当时所称的“大医院”。但这些医院服务的对象很多是有钱有势的人。生于日据时代的王永庆,因为家里没钱,父亲王长庚生病时未受到良好照顾,让他耿耿于怀。1976年,他特别捐出新台币20亿元,成立财团法人长庚纪念医院。
如今,长庚医院早已成为岛内知名的医院,更是一般民众求诊时的首选之一。每年营收300多亿元,获利70多亿元,但王永庆仍一直添购最新的医疗器材,聘请最权威的医师,提升医疗质量。
记录生活 著作甚丰
王永庆著作甚丰,其中四本装的《王永庆谈话集》第一版即印了10万套,他自掏腰包送给员工及亲友,就花了1.2 亿元。
王永庆自律甚严,但对员工非常大方,每次出书就会指示“只送不卖,员工每人一本”,他要让员工了解是如何在一起打拼,要所有员工不要忘记台湾人勤俭、朴实的美德。
王永庆在闲暇时间几乎都在写书。每天固定清晨3时许起床,做完“毛巾操”再梳洗一番,就开始埋案着书。他不是为自己立传,而是将平日的点点滴滴及感想、经验写下来,然后再收集起来出书。
岛内外许多作家或学者曾向王永庆反映,愿意为他写传,但都被拒绝。他说:“一生的功过,是留给人论断。写书只是把我日常生活的感想记下来,希望能提供其它人经营事业、做人的参考。”(赵静)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