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去江西南昌参加武装起义。而谭政所在的武昌警卫团由于遭遇敌军封锁没能赶到南昌参加起义,于是辗转到达江西修水一带,同年九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也正因为这样,谭政才在三湾改编时,第一次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东山高小校友毛泽东,聆听了毛泽东关于“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的著名讲话。当天晚上,谭政凭记忆一字一句的把毛泽东的发言记录下来。多年后,这份原始记录成为毛泽东1927年三湾改编讲话的惟一一份珍贵史料,但在这只有一百四十二个字的原始笔录中,却有六处省略号,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1927年10月3日,经过改编的起义部队从三湾村出发,就在向井冈山进发的转战中,谭政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
谭竞先 谭政大将次子
三湾改编以后,部队的处境非常艰难。听我父亲说,在躲避敌人的袭击之中,把他自己的行李全丢了,然后吃饭的时候,拿着自己的衣服兜着饭吃,用树枝当筷子夹菜吃。但就是这么艰苦条件下,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信念。
谭政紧随革命不动摇的坚强决心,正是毛泽东挑选谭政当秘书的真实原因。毛泽东曾对谭政说,“当时很多人跑掉了,你没有跑,你这个书记官不错嘛!”。
而以后跟随毛泽东的那段日子,便成为谭政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岁月。其中,最令谭政难忘的是在1929年夏秋之交,他协助毛泽东起草《古田会议决议》。
谭竞先 谭政大将次子
他从来不会说,你说什么我信你什么,要调查研究,这个作风肯定是跟主席那学来的。在主席身边工作那肯定主席的一些思想,他能学的比较多,领会的比较多。
为了写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毛泽东带领谭政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并把无产阶级建军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制度上落实下来,确保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不久,中共中央把这个决议转发到各个革命根据地,对各地红军的成长壮大产生了深远影响。
起草这个决议的过程,也使谭政对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多年后,谭政仍常常感怀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那些时光,认为那是学生向老师求教的启蒙岁月,他也时时不忘把这种体会传承给自己的后代。1965年,当长子谭泽代考上军校时,谭政神色庄重地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送到他的手上。
谭泽代 谭政大将长子
想办法,买了一套《毛泽东选集》送给我,然后给我题上字。写的是,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然后落款就是“你的爸爸”。
谭政随同《毛泽东选集》一起送给儿子的,还有一支钢笔。而谭泽代也许当时无法体会到,随时有笔在身,时时以笔为枪,这正是带笔从戎的谭政的本质特色。
秦兴汉 谭政大将秘书
他每遇一个大事情都要总结经验,不仅仅教育部队,也提高自己,所以他在部队里,就算那样困难的环境,你别说反“围剿”斗争,在长征的路上,他是不断写材料。
1935年10月,谭政跟随长征中的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7年10月,他出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
从1927年开始,谭政初上井冈山给毛泽东当秘书时他刚满二十岁,1929年协助毛泽东起草《古田会议决议》时他才二十二岁,如今三十而立的谭政,已经成长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在后来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期到来的时候,他总能以军队政治工作的新思考,让毛泽东感到欣慰。
佟印 谭政大将秘书
他有很多的探讨,好多的报告都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来,对下一步工作都起到指导作用。
1944年4月,就在抗战胜利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的重要时刻,毛泽东和党中央又给谭政压上了一副重担,甚至连谭政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工作后来竟会被称为“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队政治工作又一重要历史文献”。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一副重担呢?
孔继宁 毛泽东外孙
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作为军队的政治工作,在继承红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发展,这个时候毛泽东和党中央委托谭政起草《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就是要对“古田会议”以后十五年来军队政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这是1944年2月谭政和西北局军队高级指挥员的一张合影,就在他们身后的这个礼堂里,1944年4月11日,由谭政起草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经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修改和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摆上了西北局高干会议的讲台,并由谭政亲自宣读了这份长达三万字的历史性文献。
李庭铨 谭政大将秘书
1944年,我们学的中央布置两个文件,很有印象就是就这两个文件,一个是谭主任政治工作报告,一个是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这段人们熟悉的历史影像资料,记录了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盛况,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段珍贵的历史镜头却同谭政有着一种联系。当时已经担任军委政治部主任的谭政,是“七大”筹备组的重要成员,但他在百忙之中,却始终对大会摄影组特别关注,强调一定要想尽办法,尽一切可能把党的“七大”拍摄下来。这些影像资料,在当时就被视为一笔珍贵的文化资源。但谭政对文化的重视,却可以一直追述到红军初创时期。
在红军时期一份政治工作总结报告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记录:“一团团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