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明介绍,在国外,器官捐赠主要来自车祸等突发事故。比如,每个美国公民去考驾照时,都会被问到:是否愿意捐赠器官?如果愿意,想捐一个还是全捐?本人的回答将印在驾照背面,一旦不幸发生车祸身亡,医生可以根据本人的遗愿,在瞬间提取器官,用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
在姚晓明的奔走呼吁下,深圳在全国率先为人体器官移植立法,角膜捐献数量居全国首位。他撰写的议案,经四年三次审议,2003年8月22日,《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获得通过。
姚晓明曾在武汉铁路中心医院工作了6年,他坦言,湖北角膜捐献者在全国贡献最大。1999年6月13日,湖北恩施身患癌症的女研究生向春梅身后捐献器官和角膜,成为我国自愿捐献角膜第一人。在她的带动下,短期内就有5人积极响应,更多的人表达了意愿,在深圳向春梅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
2002年10月,年仅35岁的武汉女患者周晓,成为深圳狮子会眼库第一位外省市民自愿捐献者。至2006年新年伊始,共有81人将角膜捐给了该眼库。 把生命的注脚写入“光明树”
对死者来说,角膜、器官乃至遗体已经没有意义了,如果捐献出来,可以造福他人。一对角膜最多可以让8个人重见光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延续了捐献者的生命。
昨日,在武汉艾格眼科医院的会议室里,姚晓明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旦出现意外,我自愿将角膜捐献出来。姚晓明解释说,推动角膜移植这一事业还很艰难,作为一名医生,除了医术必须精湛外,还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目前全国的角膜缺口约200万个,若按我们现在这样的捐献速度,每个月做500例,要做300多年才能让其重见光明。可实际上我们连这样的速度都无法达到。
除了自己主动捐献眼角膜外,姚晓明还把目光盯上了他的亲戚朋友,妻子、孩子和两个弟弟都已是潜在的角膜源。
姚晓明说,西方有句俗语:“人赤裸裸地来到世界上,就应该赤裸裸地离去”,这与我们中国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异曲同工之意。对一个人来说,这世界给予你的,永远多于你所付出的,所以你要不停地奉献,才能无愧于养育你的母亲和这个世界。
因为这些奉献光明的人,深圳有了一棵“光明树”——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古榕,屹立在吉田墓园西宫,因为树下所埋之人的不凡而非同凡响。姚晓明时常为这里的人而感动着:一块黑色大理石墓碑矗立在树下,上面刻着:安息在这棵树下的人,是一群自愿将眼角膜捐献给他人的先行者,他们用无限的光明,延续着有限的生命……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