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亚利桑那州国会参议员麦凯恩(左)和他的竞选搭档、阿拉斯加州女州长佩林在圣保罗举行的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向支持者致意。当日,麦凯恩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接受了美国总统候选人提名。 新华社记者张岩摄
刚刚落幕的美国共和党的代表大会颇象一场誓师大会:新人佩林的闪亮登场及其一鸣惊人的演讲,一举振作了共和党保守派的士气,而麦凯恩接受提名的演说则夺过了奥巴马“变革”的大旗,宣布向华盛顿的权威集团发起攻击,也让全国选民感到好奇,有所期待。众多最新民调却显示,麦凯恩的支持率在会后有所上扬,正在追近奥巴马。不过他仍面临如何让选民信服的诸多难题。
麦凯恩在大会上不肯让奥巴马专美于前,毫不含糊地接过了“变革”口号,宣称:佩林将助 他“整治华盛顿”。他说,容我事先警告那些大量挥霍公帑,却无所作为,将私利置于国家利益之前的政治势力:“改变就要到来了!”可他的话音刚落质疑声便随之而起。
首先,“改变”一向是反对党的旗号,其目的是宣示对现状和现政府的不满。可现在华盛顿掌权执政的是麦凯恩的本党,不仅白宫,国会也由共和党掌控长达6年之久,且腐败丑闻时出。可他的话却象是出自野党之口,难怪《纽约时报》头版评论的标题为“执政党在竞选中装做好象是它并没有执政”。选民的疑问是,他真的能向他本党发起认真挑战吗?因此,他如何既与本党作出切割,而又不失党内支持,这对麦凯恩来说是个两难课题。
其次,他并不讳言他要挑战的是包括他本党在内的华盛顿的权势集团和即得利益集团。人们的疑问是,他本人就是这个集团的重要成员,在参议院任职长达26年之久,对美国今天内外交困的现状,他又如何能撇清自己?他夫人辛迪圆场说,他是身在局内,可心在圈外。麦凯恩自己也辩称,他一直在致力于改变华盛顿,而并没有被华盛顿所改变。
第三,麦凯恩在诸如伊拉克战争、增兵战略、移民法案、减税永久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都是布什的坚定支持者。因此,民主党的人战略就是将他与布什总统绑在一起来抨击,指其在90%的时间里支持布什的决策,余下10%的变革机率也不过是笑谈,如其当选无异于布什的第三个任期等等。因此,麦凯恩如何既能利用布什总统的有用资源,又能显示与其拉开了距离,是另一个难题。据报,此次布什因飓风而缺席大会,就颇让麦凯恩的竞选班子舒了一口气。
第四,佩林作竞选搭挡对他来说也是利弊互见。佩林在大会上的精彩亮相和演讲,赢得了满堂喝彩,她近乎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干练的政治新星的良好形象,唤起了共和党人的希望与激情;更为麦凯恩赢得并坚定了共和党保守派的支持。但随之她也就成为舆论穷追严审的对象。舆论多认为,麦凯恩此选多是出于夺取女性选票的考量,并追求一挽颓势的轰动效应。并没有以国家利益为重,即并未经缜密思考和严格审查,未虑及一位无任何外交及安全经验的生手未来能否担当得起这个超级国家的千钧重任。以常人观之,佩林如何家国兼顾:既能分心照顾好五个孩子,使其不失天伦关爱,又能专心国是而不赎公职,选民心中就有问号。
佩林的平民身份及家庭价值观为她赢得了不少同情与好评,但同样无疑的是,佩林的反坠胎、反禁枪等极端立场也会让麦凯恩失去不少温和选民弃之而去。舆论近日对佩林的宗教热诚也表示出担忧,佩林曾对学生宣讲说“伊拉克战争是上帝的旨意”;并主张在学校课堂上就开讲“智慧设计说”,即上帝创造世界的现代翻版,以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抗衡。有舆论认为,佩林的这些言行有悖于西方坚守的“政教分离”原则。
其实,麦凯恩之所以冒着忤逆本党的风险,高呼“变革”的口号,弃局内老手而用圈外新秀,实为出奇制胜之策。因为他看到初出茅庐的奥巴马之所以能势如破竹般地战胜经验丰富的希拉里,就是因为选民们对现状不满,民心求新而思变。因此他不得不也祈灵于“新星效应”,赶“变革”大潮,而不愿再蹈希拉里死抱“经验”不放的覆辙。但此举能否奏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李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