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a >> 拉格朗日 >> 正文

 

“三L”

Hamilton)于1834年提出广义动量并建立哈密顿正则方程,又同K.G.雅可比(Jacobi)一起建立哈密顿-雅可比方法(1837)后,分析力学正式奠基建成,很快用到各学科领域.
  天体力学的奠基者 天体力学是在牛顿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687)时诞生的,很快成为天文学的主流.它的学科内容和基本理论是在18世纪后期建立的.主要奠基者为欧拉,A.C.克莱罗(Clairaut)、达朗贝尔、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最后由拉普拉斯集大成而正式建立经典天体力学.拉格朗日一生的研究工作中,约有一半同天体力学有关,但他主要是数学家,他要把力学作为数学分析的一个分支,而又把天体力学作为力学的一个分支对待.虽然如此,他在天体力学的奠基过程中,仍有重大历史性贡献.
  首先在建立天体运动方程上,拉格朗日用他在分析力学中的原理和(16),(17)式,建立起各类天体的运动方程.其中特别是根据他在微分方程解法的任意常数变异法,建立了以天体椭圆轨道根数为基本变量的运动方程,现在仍称作拉格朗日行星运动方程,并在广泛应用,此方程对摄动理论的建立和完善起了重大作用,方程在1780年获巴黎科学院奖的论文“彗星在行星作用下的摄动理论研究”(Recherches sur la théorie des perturbations queles comètes peuvent éprouver par l'action des planètes)[13]中给出,得到达朗贝尔和拉普拉斯的高度评价.另外在一篇有关三体问题的获奖文章中[8],把三体问题的运动方程组第一次降到七阶.
  在天体运动方程解法中,拉格朗日的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发现三体问题运动方程的五个特解[8],即拉格朗日平动解.其中两个解是三体围绕质量中心作椭圆运动过程中,永远保持等边三角形.他的这个理论结果在100多年后得到证实. 1907年2月22日,德国海德堡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后来命名为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阿基里斯(Achilles),编号588],它的位置正好与太阳和木星形成等边三角形.到1970年前,已发现15颗这样的小行星,都以希腊神话中特洛伊(Troy)战争中将帅们的名字命名.有9 颗位于木星轨道上前面60°处的拉格朗日特解附近,名为希腊人(Greek)群;有6颗位于木星轨道上后面60°处的解附近,名为脱罗央(Trojan)群.1970年以后又继续发现40多颗小行星位于此两群内,其中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四颗,但尚未命名.至于为什么在特解附近仍有小行星,是因为这两个特解是稳定的.1961年又在月球轨道前后发现与地月组成等边三角形解处聚集的流星物质,是拉格朗日特解的又一证明.至今尚未找到肯定在三个拉格朗日共线群(三体共线情况)处附近的天体,因为这三个特解不稳定.另外,拉格朗日在一阶摄动理论中也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计算长期摄动方法(《文集》Ⅴ,pp.125—414),并与拉普拉斯一起提出了在一阶摄动下的太阳系稳定性定理(参见《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天文学家Ⅰ》中“拉普拉斯”条).此外,拉格朗日级数(8)式在摄动理论中有广泛应用.
  在具体天体的运动研究中,拉格朗日也有大量重要贡献,其中大部分是参加巴黎科学院征奖的课题.他的月球运动理论研究论文多次获奖.1763年完成的“月球天平动研究”(Recherches sur laLibration de la lune)[6]获1764年度奖,此文较好地解释了月球自转和公转的角速度差异,但对月球赤道和轨道面的转动规律解释得不够好.后来在1780年完成的论文解决得更好(参见《文集》Ⅴ,pp.5—123).获1772年度奖的就是著名的三体问题论文[8],也是针对月球运动研究写出的.获1774年度奖的论文为“关于月球运动的长期差”(Sur l’equation séculaire de la lune)[9],其中第一次讨论了地球形状和所有大行星对月球的摄动.关于行星和彗星运动的论文也有两次获奖.1776年度获奖的是他在1775年完成的三篇论文[10,11,12,]其中讨论了行星轨道交点和倾角的长期变化对彗星运动的影响.1780年度的获奖论文就是提出著名的拉格朗日行星运动方程的那篇[13].
  获1766年度奖的论文是“木星的卫星运动的偏差研究…”(Recherches sur les inégualités des satellites de Jupiter…)[7],其中第一次讨论了太阳引力对木星的四个卫星运动的影响,结果比达朗贝尔的更好.
  拉格朗日从事的天体力学课题还有很多,如在柏林时期的前半部分,还研究了用三个时刻的观测资料计算彗星轨道的方法(《文集)》Ⅳ,pp.439—532),所得结果成为轨道计算的基础.另外他还得到了一种力学模型——两个不动中心问题的解,这是欧拉已讨论过的,又称为欧拉问题.是拉格朗日推广到存在离心力的情况,故后来又称为拉格朗日问题(《文集》Ⅱ,pp.67—121).这些模型现在仍在应用.有人用作人造卫星运动的近似力学模型.此外,他在《分析力学》中给出的流体静力学的结果,后来成为讨论天体形状理论的基础.
  总的看来,拉格朗日在天体力学的五个奠基者中,所做的历史性贡献仅次于拉普拉斯.他创立的“分析力学”对以后天体力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
  拉格朗日是18世纪的伟大科学家,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中都有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但他主要是数学家,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在把数学分析的基础脱离几何与力学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使数学的独立性更为清楚,而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工具.同时在使天文学力学化、力学分析化上也起了历史性作用,促使力学和天文学(天体力学)更深入发展.由于历史的局限,严密性不够妨碍着他取得更多的成果.
  拉格朗日的著作非常多,未能全部收集.他去世后,法兰西研究院集中了他留在学院内的全部著作,编辑出版了十四卷《拉格朗日文集》,由J.A.塞雷(Serret)主编,1867年出第一卷,到1892年才印出第十四卷.第一卷收集他在都灵时期的工作,发表在《论丛》第一到第四卷中的论文;第二卷收集他发表在《论丛》第四、五卷及《都灵科学院文献》第一、二卷中的论文;第三卷中有他在《柏林科学院文献》 1768—1769年, 1770—1773年发表的论文; 第四卷刊有他在《柏林科学院新文献》1774—1779年, 1781年,1783年发表的论文;第五卷刊载上述刊物1780—1783年,1785—1786年,1792年,1793年,1803年发表的论文;第六卷载有他未在巴黎科学院或法兰西研究院的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第七卷主要刊登他在师范学校的报告;第八卷为1808年完成的《各阶数值方程的解法论述及代数方程式的几点说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拉格朗日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三L”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