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天堂还是地狱

对于“人肉搜索”,网络上有一种精辟的说法:“如果你爱他,就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如果你恨他,也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前半句向我们传递出人肉搜索的便捷性、全面性、明确性,而后半句则折射出人肉搜索的狰狞之处。
也许“人肉搜索”之初确实起到了“寻人”的目的,但谁也没能料到,这个将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转化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搜索体验,在日后竟会变成许多人的梦魇。
人肉搜索在2006年初露端倪,到了2008年大爆发,由最初的搜索“虐猫罪人”到搜索“小三儿”。2008年年初,论坛上最热的帖子是有关一个名叫姜岩的女子,她因为丈夫王菲情移“第三者”想要离婚,便从家中24楼纵身一跃,并留下“死亡博客 ”。帖子一经发出,网友便众口一词痛骂“负心郎”王菲与第三者。尽管王菲在网上发表声明,对事件作了另一个“版本”的解释,但此举并没有平息网友的愤怒,反而火上浇油,对他发起进一步的“人肉搜索”,查获他全部的个人信息,并将网络指责升级成了死亡威胁。最终,忍无可忍的王菲将妻子好友以及相关网站告上法庭。
一桩桩事件,使得“人肉搜索”几乎成了网络暴力的代名词。当事人的隐私在搜索后,被肆无忌惮地公布于网上,并且伴随着对当事人的辱骂。对于网络暴力这样的说法,“正义”的网友并不认可,他们义正词严地站出来说:搜索坏人,怎么算网络暴力?然而,还有一些无辜人士被“人肉搜索”误伤。
2008年6月,一位名为“菊花香香儿1986”的网友在某社区发布了一篇帖子,帖子除了记录自己如何成为某高官“二奶”的过程和经历外,更归纳列举了5点当“二奶”的好处。帖子一经发出,“菊花香香儿1986”即被“人肉搜索”,更有网友在帖中附上两张据称为“菊花香香儿”本人的照片。随后,在网友们的智慧集合下竟然搜到了照片中的女子是成都市一位赵姓的酒吧女老板。就在此时,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发展,赵女士先后在自己的博客和某论坛上发帖,表示自己并不是“菊花香香儿”。然而网络上的谩骂声并没有因此停止,甚至更加激烈,赵女士的日常生活完全被打乱,最终她不得不寻求法律支持。
无论是赵女士还是王菲对法律的寻求,都在提醒人们:动了我的隐私,就请你悠着点儿。
有人说,人肉搜索“牛”出了中国的特色,它具有了网上追捕的功能。恰恰是这种民间追捕暴露出其“越界”的问题。8月25日,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在刑法中予以规范“网上通缉”、“人肉搜索”,但有专家认为:将“人肉搜索”纳入刑法目前来说还不成熟。于是,有关“人肉搜索”的争论愈演愈烈。
其实,良好秩序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的规范,还需要道德的约束。网友在监控他人道德的同时,也要守好自己的道德准则,不要侵犯了他人的隐私、触犯了法律而不自知。
“婚前守贞”课,是回归还是违背人性

2008年4月,浙江大学开设了为期3天的“婚前守贞”培训课程,倡导学生在接受培训后做一个决定:保持性禁欲直到结婚。这个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纷纷进行专题讨论,一时间,支持与反对声不绝于耳。
倡导“婚前守贞”早已不是什么新概念,在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曾掀起过“性解放”的风潮,其结果就是导致大量少女早孕、流产、滥交……后来,美国各州纷纷推出“守贞”教育的举措,教育少男少女要婚前贞洁、婚后忠诚。著名婚姻专家陈一筠说:“美国的守贞教育和健康婚姻运动的成果如何,我们尚待观察,但他们的反省与改弦更张,更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位女医生曾用“莫名其妙”来形容现在年轻人的性行为。她问一个做人流的女孩,为什么这么早就发生性关系?对方轻松简单的回答让她不可思议:“因为,他对我好。”难道对自己好就可以和对方发生性关系?如果把性看作是和吃饭睡觉一样随意的事,这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浙江大学的一名学生说:“在同学和同学之间,很少有‘婚前守贞’这么明确的提法;同学之间大多是一种跟风和攀比,比如看到别人同居了,于是自己也想同居,其实大家内心都比较迷茫,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当80后闪婚闪离的负面新闻充斥社会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反思,希望能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爱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人认为浙江大学的这次守贞培训非常及时,这对目前一些混乱和放纵的性观念是种矫正。
而反对“婚前守贞”的人则认为:守贞的本质是什么?无非就是“禁欲”。男女双方两情相悦,总会有情不自禁的一瞬间。这是人类的本能冲动,是无法否认和回避的!一位医生指出:“守贞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现实,因为和人性不符。只有尊重人性才能束缚野性,所以更重要的是性安全和性伦理教育。”
性学专家李银河说:“现在,从进入青春期到法定结婚年龄有10年左右的时间,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晚婚和不婚,所以要求所有人守贞是不现实的。因为婚前性活动本身并不是有害的,也不违反新的社会规范。我们与其给青少年灌输反性、禁欲的守贞观念,还不如做好防止婚前怀孕的性教育,倡导一种以性活动为健康、快乐、正常的人类活动的新观念。”
究竟是人性占上风,还是理性占上风,这不是我们所关注的。而在现阶段,这样一场因几节培训课而引起的社会大讨论已经能够说明很多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守贞”应该是种态度。也许圣徒般的宁静与圆满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的,但是凡俗之人至少要知道:无论是爱情、婚姻还是性,都要承担责任,千万不可以乱来,伤人伤己。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