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江泽民与克林顿的高峰会谈拉开序幕。作为中国国家元首,江泽民在21响礼炮声中检阅仪仗队。江泽民对美国为期8天的访问,是“天安门事件”之后中美两国首次举行的正式首脑会晤。
江泽民在夜访白宫的行程中,见到克林顿递给他的林肯亲笔书写的《葛底斯堡演说》原稿,江泽民非常高兴地用英语大声朗读。
能用英文朗读《葛底斯堡演说》的江泽民赢得了美国人的普遍好感,但他仍然遭遇了难缠的抗议者、咄咄逼人的国会议员、步步紧逼的新闻媒体。所幸,他在外交舞台上的表现,他在人权、民主、自由等问题上的坦诚交流,帮助他的国事访问取得成功。几年后,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终于加入WTO,历史性地迈入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的不归路。
遗憾的是,迅速发展的中美关系仅仅在一年之后,就降到冰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考克斯报告》攻击中国窃取美国军事秘密,相继发生的两件事,使得“战略伙伴”刹那间变成“头号大敌”。虽然民情激愤,观察家们注意到,江泽民一直没有就这些事公开发表他的评论。直到中美撞机事件的发生,观察家们开始惊奇于江泽民的强硬、分寸和原则。他在阿根廷宣布,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中国从未屈服于任何外界压力。
务实,有原则,不仅表现于江泽民的外交事务,他在处理内政时,亦大抵如此。他的务实,或许源自工程师的专业背景和思维方式,他相信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什么事都干不成,他强调“与时俱进”,认为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服务社会主义。他的原则,可能在于他的出身,他是共产党英烈的养子,并在国共对决时期成为共产党员,他信仰共产主义,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不能丢弃。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