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uang >> 黄克诚 >> 正文

 

父辈的战争岁月:心地无私黄克诚

里没有他们的遗骸,看见他们的坟就是看见了他们的阵地,一个小小的山坡,你就想象,这就是父亲当年朝夕相处的战友。他们这些红军将士,他们有的还没来得及有家有孩子,他们就永远地躺在了那里。


12月1日黄昏,当黄克诚看着最后一批红军渡过湘江时,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而这时,作为后卫打阻击的红四师却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巨大危险,陆续赶来堵截红军的国民党军已从四面八方迅速包围上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红四师撤退的命令却迟迟没有到来。
林东 国防大学副教授

黄克诚时任红四师的政治委员,作为政治委员有战场的最后决策权,也就是决定部队这个仗该不该打,部队该不该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军的通讯能力比较差,没有接到上级的撤退命令的时候,湘江北岸十万追兵已经到了跟前,红四师几千将士就面临着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不撤,红四师损失殆尽的话,那么对中央主力的掩护任务也不能完成,特别是他们作为中央红军主力的一个盾牌,要挡住十几万追兵,要边战边拖,为中央主力撤退赢得宝贵的撤退时间,所以黄克诚当时下达一个很英明的决策,就是率部撤退。


在随后开始的漫漫长征路上,已经担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的黄克诚,收留了一位王姓土豪的孩子。这位在战乱中与父母失散的孩子后来却带给他无限的伤痛。


黄梅 黄克诚大将女儿

他们一直就没有扔掉这个孩子,他们打仗有时候就用筐挑起这个孩子,孩子跟着红军一块吃,一块住,开始是挑着走,挑不动了就跟着走,孩子也慢慢长大一点就跟着走。


这个孩子最终奇迹般地跟着红三军团翻过雪山,走出地。


在那样艰苦的岁月和残酷的环境中,多少红军战士牺牲了生命,但这个孩子却顽强的生存了下来。每当紧要关头,黄克诚总把最后一口干粮留给这个孩子,许多红军战士也学着黄克诚的样子,从干粮袋里为孩子留下了生存的希望。


黄梅 黄克诚大将女儿

十几岁的土豪的儿子是走出了地,活着走到延安,走过了这一路,土豪的儿子就真正成了红军的儿子,小小年纪就是红军的战士。


就是在红军这个革命的大家庭,土豪的儿子成了一名红军战士,后来成长为人民解放军中一名骁勇善战的团长,二十六岁时牺牲在解放战争的前沿阵地。噩耗传来,从不轻易流露感情的黄克诚因此而伤痛万分,许多人都以为他失去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黄梅 黄克诚大将女儿

那次父亲非常难过,落了泪,当时因为南方人说话,黄、王不分嘛,人家以为是他的儿子死了。


当年的红军就这样在长征路上演绎出无数生生死死、血肉相依的故事,他们的真诚与质朴,同这绵延的岁月一样弥久感人。
孔继宁 毛泽东外孙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毅然同国民党结成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八年抗战期间,黄克诚先后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担任师级指挥员,以他特有的风格纵横驰骋于广阔的敌后抗日战场。


1945年秋季的一天,陕北延安中央军委电台突然收到从江南新四军第三师发来的一封急电。

此时前线并无战事,以师级电台直接向军委发报已是大大超出常规,何况这封电报还是以黄克诚个人名义拍发的。然而,当时留守延安负责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对这份来电却极为重视,当即命令将电文连夜转发给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这一连串反常动作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份江南急电又有着什么不寻常的内容呢?


其实,抗战八年,无论在太行山还是在苏北敌后,黄克诚以特有的大局观多次向中央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屡屡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


周东葵 新四军三师老战士

从整个战略眼光,从整个党的利益,一心想着这个,所以从大局方面考虑多。


1940年夏的太行山上,已经担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的黄克诚,向中央提出部队光在太行山打转转不是长远之策,建议中央把两万人的二纵队一分为二,一部守好太行山根据地,一部跨过陇海线,向华中发展。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接到电报,迅速采纳了黄克诚的建议,命令他率一万两千人挺进华中开辟根据地,并在回电中强调:“华中是我军最重要的生命线。”


黄梅 黄克诚大将女儿

当然肯定不是指他(黄克诚)一个人提过这种建议,因为那个时候可能中央也在酝酿,考虑这个问题。


而黄克诚的大局观不仅体现在提建议上,而且还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只要对革命大局有利,对整体利益有利,即使是自己的局部利益受损失他也在所不惜。


1940年10月,就在黄克诚按中央电报指示准备率新二旅及三四四旅开赴华中时,继续留守太行山的二纵队司令员杨得志希望能再留给他一个营,而黄克诚考虑到巩固太行山根据地的实际需要,给战友留下的是一个主力团。


后来,黄克诚率部到达苏北后,新四军第四师第十旅作战失利,伤亡较大,为了迅速恢复第四师的对敌作战实力,此时担任第三师师长的黄克诚主动向军部请示,把第三师中建制完整的第九旅与损失较大的第十旅对调,让第四师尽快恢复元气。黄克诚这一从革命大局出发的高风亮节,令新四军军长陈毅深为感动,他对第三师将士们说:“别看你们黄师长戴着近视眼镜,他的眼睛看得可远,是千里眼!”


周东葵 新四军三师老战士

陈老总那个讲话非常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黄克诚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父辈的战争岁月:心地无私黄克诚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