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怎样改进地面的工艺,使我们在地面上也能够改长出更好的晶体,能够满足工业需求。另外像金属结晶、光学器件材料等等,都是研究它的生长规律。这些知识、工艺和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指导地面生产,一些少的、比较宝贵的晶体可以在空间实验室结晶。有人说将来可能要在太空成立空间工厂,建立太空产业。这个前景是有的,距离还比较远,包括美国、俄罗斯目前都没有达到这个阶段。
记者:除了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以外,我们还做哪些试验?
顾:其他还有很多。比如对地观测,包括地球环境监测、空间环境探测、空间天文观测等等。在神舟三号飞船上安装了一种成像光谱仪,我们称它为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是进行对地观测的一种新型遥感器。
记者:“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有什么特性?
顾:“中分辨率”光谱仪是一台图谱合一的先进的对地观测遥感仪器。它在获取地面信息时,地面分辨率不是很高,但是它可以获取很宽的地面图像,较快地覆盖地球陆地和海洋,并同时获取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和热红外连续的光谱,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形成了这样的成像光谱概念。大家都知道,地物的光是由各种各样的光谱组成的,我们如果能够获取很详细的地物光谱信息,就可以准确地演绎各种各样的地物特性。
记者:地球环境探测怎么实现?
顾:这个是通过地球环境监测设备。包括太阳辐射收支仪,研究了解太阳辐射和地球的反照辐射之间的差别和长期变化,对影响全球环境方面的重要参数进行定量的检测;还有一台太阳常数仪,大家都知道,太阳发出光和热,它是地球能源的主要来源,太阳的辐射如果有微小的变化,对整个地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台仪器争取能够获得定量的太阳辐射总量数据;还有一台地球/太阳紫外光谱仪。紫外光谱是太阳辐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地表,地球和大地的紫外反照辐射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特别是臭氧,臭氧对紫外吸收非常敏感。通过对地球反照辐射的紫外光谱的检测,可以得到关于臭氧层变化的信息。这三台仪器构成一个系统,监测地球环境。
记者:这些试验设备都是我们自己研制的吗?
顾:都是我们自己研制的。我们也是经过了十年的科技攻关,突破了许多关键技术,做了大量的试验,像高空气球上的试验,野外的光谱成像、光谱定标试验等等。
记者:我们的这些空间试验仪器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
顾:应该说,在空间的对地观测方面,国外的发展都非常快,空间科技的领域也很宽。我们虽然同国外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载人航天工程以及应用卫星等各个方面的努力,近几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在某些方面正在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现在研制中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多摸态微波遥感器、地球环境监测设备等,都是比较先进的。我们也相信通过载人航天工程,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和应用的主要方面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继续推广它的应用,真正创造应用方面的巨大效益,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您作为应用系统的总设计师,常年从事科学研究。但对于载人航天工程来讲,您觉得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顾:我自己是学核物理的,毕业后在工厂工作,当了三年工人,当了一年技术员,后来到研究所,主要从事基础性研究。当然在我的科技工作经历中,创建我国自己的高空科学气球系统,是我直接参与了工程。高空科学气球系统与空间探测有很大关系,从中了解很多国内外空间的试验技术,但是这项工作的投入和高标准要求与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还相差很远。我从1992年参加载人航天工程论证开始,才真正加入到航天领域。1993年我正式到中国科学院的空间总体部工作,这个转变很大。一方面我介入航天的工作时间比较短,有许多东西要学习,同时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涉及的面非常宽,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因为中科院是一个学术气氛十分浓厚的单位,习惯于搞研究性的工作。这一点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对完成如此艰巨复杂的空间任务来讲,工程的意识稍稍薄弱一点。要把研究型的工作传统转变到严格的航天工程要求,对科学院这支队伍来讲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对我本人来讲也有很大的压力。好在我们应用系统全体科技和管理人员能够认清我们的优势和弱点,勇敢地面对这样的挑战,比较好地完成了必要的转变。现在对工程化的理解跟十年以前大不一样了,能够严格按照工程化的要求,按照载人航天的高标准来推进我们的工作。
记者:您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
顾:我想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做实事,同时希望追求尽可能好、追求完美,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做到自己满意。进入航天系统之后,也向其他系统学到了许多经验。航天事业要求高标准,无形中也对我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记者:您觉得未来我国空间应用系统的发展如何?
顾:宇宙蕴含着无尽的资源,空间科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研究领域,充满无限的探索、发现的机遇,空间技术系统已经成为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基础设施。现在各国很重视空间技术的应用,我也相信这是我们发展空间事业一个最重要的目的。首先我们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解决天地往返系统,同时做好进一步发展空间科学和应用的准备。我相信,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和空间资源的开发,我们国家在空间科学方面、应用方面一定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将对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医疗改进,以及对地观测遥感,包括开发资源、灾害的监测等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相信通过我们一代人、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会赶上或超过国际先进。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