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詹文龙:“核海”寻梦的青年科学家

  走进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不久前才竣工的建筑。在这座看似普通的建筑中,国际核物理学界广泛关注的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贮存环工程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紧张施工。这项国家“九五”期间投资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多的大科学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第二台同类设备,从而使我国在国际核物理基础研究的前沿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这项工程的总负责人,就是199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受资助者———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年轻的核物理学家詹文龙。

  终生选择核物理

  詹文龙从小偏爱物理学。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厦门市东方红纸制品厂工作的三年时间里,既当车工、造纸工,又当搬运工。当时工厂有许多废旧书刊,詹文龙从中挑选出物理学方面的教科书和期刊,在工作之余认真自学。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还学会了装修收音机、扩音器。“这些为我后来报考大学和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有耕耘就有收获。在恢复高考制度的1977年,詹文龙考入兰州大学,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现代物理系,学习核物理专业,“这也成为我终生的选择”。詹文龙无暇欣赏黄土高原的奇异风光,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
  1982年1月,大学毕业的詹文龙面临着三种选择:要么出国深造,亲戚为他办好了留学美国的手续;或者回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厦门阖家团聚,这是他的双亲所期盼的;第三是留在地处兰州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这里生活条件艰苦,但有正在建设中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等先进的实验设备,是可以发挥专业特长的地方。经过深思熟虑,詹文龙毅然选择了后者,“国家培养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不容易,我应该尽早为国家出力,为祖国作贡献。”
  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辛勤的劳作。一到研究所,詹文龙就全身心地扑在科研工作上,每天干十五六个小时。处理实验数据时,他吃在计算机旁,睡在计算机房,几天几夜不回家。一年大年三十,人们都在忙于过年,而他仍然默默地工作,结果被“封”在实验室里,安安静静地工作到大年初一。
  勤劳者的收获是丰硕的。在参加工作后的短短三四年里,詹文龙发表论文54篇,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并获得了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银质奖,被破格晋升为助理研究员。

  “痛苦”的回国之路

  坐落在诺曼底海滩边的法国国家重离子研究所,中能重离子物理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科学家经常去那里做实验,可谓人才云集,强手如林。
  1986年9月,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人员,詹文龙被派到这里,开展中能重离子物理实验研究。这对刚30出头、从事科研工作才4年的詹文龙来说,既是一次学习提高的好机会,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
  到了法国,实验设备需要熟悉,语言障碍需要克服,研究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靠自己解决。詹文龙加倍努力攻克这些难关,每天早晨9点上班,晚上12点下班,还要步行两公里路才能回到住地,他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从早到晚高速运转,出国时80公斤的体重回国时下降到65公斤。
  在法国工作两年多,詹文龙没有休过节假日,先后参加了11个实验,发表22篇论文。他和合作者还发现了11个新核素,第一次测量并确定了30多个核素的质量。在进行“丰中子、丰质子核反应截面测量”研究中,他首次提出了“丰质子核反应总截面随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的绝对值增大而增加”的预言,并为实验所证实。这些新发现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赏,引起法国、日本等国核科学家的重视,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即将结束在法国的研究工作时,所长德特拉斯教授一再挽留他。然而,詹文龙有自己的想法:利用国外先进的科研条件,可能会很快取得很好的科研成果,但是取得的成果再好,也是人家的,不是我们的;发达国家生活条件再好,但毕竟不是自己的祖国,不是自己的家;尽快回国,为祖国效力,心里才有踏实的感觉。
  就在此时,他在美国的妻子多次催促他去美国发展,但是詹文龙还是如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从此,他孤身一人,与事业相伴了16年。
  “当时,对我来说面临着重大的抉择,在国外条件好得多,工作也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可。我的小家庭也是两人都在国外,要回来只能我一个人回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是非常痛苦的。十几年过去了,从事业上来说,我是十分幸运的。现在能主持国家这样重大的工作,和我的个人生活相比,这个价值当然要更高一点。”

  锲而不舍献身科学

  1991年9月,詹文龙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到布鲁克海门国家实验室,参加20世纪末世界最大规模的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国际大合作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他把当时国际上最好的双端全反射型飞行时间谱仪的性能再提高了数倍,他也因此成为这个大合作研究中备受国际同行关注的中国青年核物理学家。合作组负责人提出延长他在美国的研究时间,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
  回国后,根据国际重离子学科发展趋势,他开始在重离子加速器上开展放射性束物理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詹文龙率领研究团队于1993年底建成了我国第一条、世界第五条中能放射性束流线,成功地获得氦、锂、铍等元素的30余种放射性核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和支持下,采用多元符合测量方法,以多达169个参数的规模,进行了中能重离子碰撞核反应机制实验研究,获得了大量重要的实验信息。
  1997年,当他主持研制的兰州放射性束流线正处在安装调试的关键阶段时,因为长时间的紧张工作,詹文龙腰椎间盘出了毛病,一动就疼得厉害。为了不耽误时间,他就近找了个按摩医师给按摩了几次,哪想到下半身忽然瘫痪了。詹文龙被迫住进了医院。为使工作如期进行,躺在病床上的他,经常坐着轮椅到现场指挥调试。就这样,凭着顽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束流线工程仅用20个月就如期完成,整体性能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腿部肌肉萎缩,詹文龙却永远落下了残疾。
  凭着对发展祖国科技事业的满腔热情,凭着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詹文龙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迈出了一连串坚实的步伐。他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还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并当选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代表。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贮存环大科学工程建设过程中,他提出了不少创造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他负责的物理总体设计在多次论证中也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
  科学无止境,探索无止境。詹文龙没有躺在已有的成绩上沾沾自喜,他对开拓未来充满着渴求和信心,他的眼睛始终紧盯着世界一流水平。(赵亚辉)

 

 

 

相关人物

 

相关文章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