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王竹泉:我国煤田地质学的奠基人


李忠利

  王竹泉(1891—1975),区域地质学家、煤田地质学家。是我国煤田地质学的奠基人。主编了我国第一批1:100万地质图——《太原-榆林幅》。他的《山西煤矿志》、《华南晚二叠世煤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等具有经典意义。他对华北、华东、东北、西南若干地区的地层、构造、地貌、矿产等研究有重要成果。

  王竹泉,字云卿,又名宗琪,1891年4月9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陈屯村。1906年考入河间中学,学习刻苦,每次考试都是名列榜首。1911年毕业。在中学期间正值军阀混战,列强欺凌,民不聊生。他出于救国之心,坚决要求进一步升学深造。先考入南京铁路专门学校,因学校教师及教学设备都很差,只学习两个月就退学了。不久,他考虑到要建立富强的中国,必须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于是又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于1913年考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学习地质科学。191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后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当调查员。1922—1929年期间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技师。王竹泉从毕业到30年代,对华北、东北、华东等地做了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40多篇调查报告和论文。

  1929年王竹泉考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作研究生,1930年获硕士学位。后又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地质系深造。1931年学成回国。从1931年到1946年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正,这期间还兼任北平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大学讲师。从1946年至1949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竹泉接受燃料工业部长的邀请,担任燃料工业部的顾问。从1950年2月到1958年先后担任煤炭工业部主任工程师,煤炭工业部地质总局总工程师,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组专门委员,西北大学讲学教授,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1956年4月当选全国煤矿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及主席团执行主席。同年5月当选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代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先后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地质矿产组组员,并参加访苏科学技术代表团。从1958年2月到1964年12月担任煤炭工业部地质司总工程师。1964年10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6年1月到1975年7月王竹泉担任煤炭工业部基建办公室地质总工程师。他还是中国地质学会的永久会员(1922年入会)。

我国煤田地质学的奠基人

  王竹泉于1916年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毕业后,就担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地质研究所是我国培养地质学者最早的机构。自从地质研究所培养这批(共18人)学生之后,我国才开始由中国人调查中国地质。王竹泉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开始实现他的理想——调查祖国的矿产资源。他一生到过祖国的大江南北,大多数煤田都是他首先调查出的,先后发表了煤田地质方面的论文达54篇之多。

  1917年王竹泉在我国最大的煤产地——大同煤田,首先发现是一个含有石炭二叠纪及侏罗纪两组含煤地层并存的煤田。从而扩大了大同煤田的煤炭储量。山西大同煤田于1870年由德人李希霍芬调查,认为全部含煤地层的地质时代属侏罗纪。1917年王竹泉调查大同煤田时,在口泉鹅毛口一带采到石炭二叠纪化石,从而证实大同煤田为石炭二叠纪与侏罗纪两种含煤地层并存。同时指出在大青山,呼和浩特一带只有侏罗纪煤系,而雁门关以南只有石炭二叠纪煤系而无侏罗纪煤系。认为大同煤田为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与塞外侏罗纪煤田之过渡区,这个判断与现在探明的煤田分布情况大致相当。

  1922年王竹泉根据在山西保德县红层下部所采集的化石,指出在上石炭统上部还发育有二叠纪地层。这一结论纠正了前人(李希霍芬、葛利普)原来确定的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统的结论,为山西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证据。

  1925年王竹泉根据他多年在山西野外调查的结果,编出了我国第一张山西省地质构造纲要图,并发表《山西地质构造纲要》论文,这是我国将构造地质列为专著文章发表的首篇。在当时引起了地质工作者对构造地质研究的兴趣。

  1926年王竹泉发表了《中国地质图(太原—榆林幅)说明书》(1:100万),他是我国编制1:100万区域地质图最早者之一。为编此图,王竹泉曾先后在野外调查达5年之久,可以想象在20年代华北北部、陕北高原一带,交通闭塞,人烟稀少,土匪出没,在那荒凉塞外高原,一人风餐露宿,度过几个春秋,足迹踏遍了山陕一带的大小沟谷和高山峻岭,甚至连地图都没有的地区,就一边测图,一边填绘地质,测剖面。编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及河南一部分的太原-榆林幅(1:100万)地质图及其说明书。这篇地质说明书全文分地层、火成岩、构造地质、地文、经济地质5部分共7万多字,并附有1/100万区域地质图及全区地层对比图、剖面图、构造地质图等数十幅图件。

  王竹泉首先编写了《山西煤矿志》。王竹泉自1917年开始对山西全省煤田进行了系统调查,历时10余年,根据他野外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编制出1:10万地质图。并按煤田分布将山西全省划分7大煤区、32个煤田,每个煤田都按照其分布范围、含煤地层、煤层、煤质以及分煤种进行储量计算,编出山西省最早的煤矿志,对了解山西煤矿以及勘探开发都是难得的综合资料,对当今山西煤田普查勘探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山西已建成我国重要煤炭及以煤为原料的化工基地。山西煤炭工业之蓬勃发展,也含有王竹泉在山西多年来饱经风霜、艰苦努力的心血。正由于他多年对山西煤田地质的深入调查研究和精湛的论著,从而在地质界获得了“山西王”的美称。

  抗战时期,王竹泉随地质调查所,辗转来到后方,在当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对云、贵、川做了大量调查工作,先后发表了10篇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为抗战期间大后方工业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王竹泉调查的云南开远布沼坝褐煤田,现已开发为云南的褐煤生产基地,他所命名的“小龙潭煤系”至今仍在沿用。他调查的恩洪矿区,位于云南曲靖富源境内,现为云南主要炼焦煤基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聘为燃料工业部的顾问,后来又被任命为煤炭部地质勘探总局总工程师。他的后半生,又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身到祖国的煤炭工业建设中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煤田地质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机构和培养技术力量;针对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开展地质勘探,增加生产矿井的地质储量。王竹泉主持制定了第一个五年煤田地质勘探规划,随后又制定了煤矿勘探类型、勘探网度、煤田储量分类和计算等规定,为以后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这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力量薄弱,缺少地质人员。王竹泉以他丰富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和渊博的地质理论知识,亲自编写教材,亲自授课,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地质技术人员。这批人员中有的已是当今技术骨干力量。他还亲自审批重点项目的勘探设计和地质报告,并经常下基层指导工作。在日常繁重的技术领导工作之余,他还对重大地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1956年王竹泉发表了《华北煤种牌号的带状分布及其地质因素》论文。文中他不囿于传统煤变质学说的束缚,应用大量的煤质分析资料,结合华北地质构造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首次提出华北煤变质的新观点。王竹泉认为华北多数煤田构造简单,煤层倾角平缓,煤系厚度及上覆地层厚度较薄,用动力变质及区域变质学说是难以解释某些高变质煤田的形成。他认为沿太行山一带有多处岩浆侵入,煤层因受接触变质影响而形成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而吕梁山、霍山的岩浆岩少于太行山,故形成中等变质烟煤,由东向西岩浆岩的出露有减弱之势,煤的变质程度也随之降低;华北煤变质以火成岩变质作用显著,但不否认区域变质与动力变质在华北煤变质中的作用。这篇论文发表后,引起了当时地质界的热烈讨论。

  1958年王竹泉又发表了《中国北部石炭二叠纪煤系古地理之新解释及其对预测新煤田之意义》论文。他根据大量的勘探资料,对我国北方主要含煤地层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根据岩相变化的规律,指出中国北部石炭二叠纪地层原是在同一巨型滨海沼泽平原与内陆冲积平原之沉积;现在露出各地之煤田是由地层沉积之后,地壳运动与剥蚀所造成;华北各煤田即属于同一沼泽平原之沉积,因而推定我国北部的广大冲积平原下,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及江苏、安徽北部,必隐伏有大面积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他指出,由于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之下伏岩层主要为奥陶纪灰岩,因此凡遇露出此种灰岩的冲积平原,其下颇可能找到蕴藏较浅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这一推断,已为实践所证明。如山东济宁、肥城,河北邢台、玉田、唐山车轴山,江苏九里山、沛县,安徽的宿县,河南的确山,均相继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随着勘探手段的改善,可以预料在华北广大平原下部仍将有可能继续发现新的煤田。

  1962年春节,陈毅副总理代表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宴请著名科学家,号召向科学进军。王竹泉应邀参加了宴会,会后写出《总结我国各时代煤田分布规律》的科研规划。这项规划经批准后,由他领导开展调研工作。并以南方晚二叠世煤田作为研究目标。经过2年多的努力,于1964年完成了《华南晚二叠世煤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的课题。此项研究成果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在1975年王竹泉84岁高龄时,他还念念不忘江南煤田地质分布规律的研究规划,并编写一套全国煤质储量资料,即“全国煤田预测”的构思。他一生为中国煤田地质工作呕心沥血。正如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在悼念王竹泉诞辰100周年时,对王竹泉的评价:“中国的煤田您调查的最多,山西的地质您研究的最好,您是第一个勘探陕北油田的人,您是担任煤炭部高级顾问时间最长的人,您的贡献最大。”

在地质科学领域做出多方面贡献

  王竹泉不仅在煤田地质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对其它矿产如铁、锰、铜、金、铝、磷矿和石油等也进行过广泛的研究和探索。他先后发表文章有30余篇。在1923年王竹泉曾对陕北油田进行调查,并做出可喜的成果。他在延长油田设计三个钻孔,其中有油出;在延川、水平设计两个钻孔,有一个钻孔出油。1950年王竹泉还发表一篇题为《勘探陕北石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论文。当时受燃料工业部领导的委托,王竹泉参加了第一次石油地质工作座谈会。

  王竹泉在矿物岩石学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提出一些独到见解。例如1930年在美国学习期间,对美国威斯康星火成岩中的重矿物进行了研究。他指出每一个火成岩侵入体,在质与量的方面均有特殊的重矿物,可利用此种重矿物来辨认各种火成岩侵入体,又每一火成岩区域,亦各有其特殊之重矿物群,可利用此重矿物群以识别同一时期、同一岩浆之活动区域。建立了以重矿物为标志,鉴定火成岩区的理论。这个理论发表后,引起当时各国地质学者的重视,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1936年王竹泉在河北昌平西湖村调查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并定名为“西湖石”,其化学成分为[Ca(MnFeZn)5(SO3)6],这种新矿物的名称,已为各国矿物学家所采用。

  关于中国地貌,过去只有少数外国学者做过一些研究,其成果偏于片面。王竹泉于1925年发表过《山西、陕西间黄河地貌发展史》及《山、陕地文发展史略》;1928年又著《山西、陕西间黄河之地文》,对我国地貌进行了综合研究,丰富和修正了美国地质学家B.维理士(Willis)和瑞典地质学家J.G.安特生(Andersson)有关地貌研究的成果。他是我国研究地貌较早的地质学家之一。

操守严正,拒受伪职

  1937年芦沟桥事变时,王竹泉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毅然离开妻儿老小,随北平地质调查所迁到内地。在艰苦条件下,继续开展对云、贵、川矿产资源的调查。抗日战争中期,王竹泉不满国民党腐败的统治,于1940年离开大后方的重庆,绕道返回北平。回家后就闭门谢客,抱定等待天明的决心,坚决不为日伪工作。先后拒绝伪北京大学和伪北京师范大学的聘任。当时全家九口人,无一文收入,生活无着,靠典当糊口,生活极为艰难。伪教育当局曾多次登门邀请他任教,并许诺先付3个月的薪金和面粉若干袋,但均遭到他的谢绝。他教育孩子们说:“我是中国人,只能为中国人工作,就是穷死,也不吃嗟来食。”这样一连几年拒绝伪教育当局的邀请。当时日伪当局,利诱不成,就施加政治压力,威胁说:“如先生执意不肯工作,就不怕人家说你是抗日吗?”抗日一词,当时在敌人统治下就意味着坐牢。他在多年的威胁利诱下,始终未为日伪工作,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一直托病在家不出,坚持到抗战胜利。表现了不为侵略者服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坚贞爱国的骨气。他的这种精神为广大地质界所赞扬。1946年12月21日重庆大公报曾刊登赞美王竹泉坚贞守正,不任伪职的报导。

  王竹泉对待青年总是谆谆教导,平易近人,从未发过脾气,丝毫没有教授、总工程师的架子。50年代初期全国都在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把苏联专家建议当作金科玉律,不管正确与否都要执行。然而王竹泉却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专家的建议,凡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并给以纠正。

  王竹泉于1975年7月24日病逝。为了纪念这位我国地质界的老前辈,中国煤田地质局、全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煤炭科学研究院西安分院于1991年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王竹泉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并出版《王竹泉论文选集》和《王竹泉纪念文集》。

  简历

  1891年4月9日 生于河北省交河县(今泊头市交河镇)。

  1916年7月 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

  1916—1921年 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

  1922—1929年 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技师。

  1929—1930年 考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作研究生,1930年获硕士学位。

  1930—1931年 转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质系作研究生。

  1931—1946年 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正。

  1932—1937年 兼任北平研究院研究员。

  1946—1950年 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1950—1952年 任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地质室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组专门委员。

  1952—1958年 任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地质处主任工程师,煤炭工业部地质总局总工程师。

  1956年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为列席代表。当选全国煤矿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并当选主席团执行主席。当选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代表。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地质矿产组组员。

  1958—1964年 任煤炭工业部地质司总工程师。

  1959年 兼任地质部华北协作区地质测量指导组山西省区域地质测量指导组组长。

  1962年 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地质矿产组副组长。

  1963年 兼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64年 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煤炭组组员。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6—1975年 任煤炭工业部基建办公室地质总工程师。

  1975年7月24日 病逝于北京。享年84岁。

  主要论著

  1 王竹泉.江西吉安、安福、永新一带煤田地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1920(2).

  2 王竹泉.山西大同、左云、怀仁、右玉煤田地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1921(3).

  3 王竹泉.山西保德地层.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1922(4).

  4 王竹泉.山西石炭纪后期地层研究.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22,1.

  5 王竹泉.山西地质构造纲要.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25,4(1).

  6 王竹泉.黄河河道成因考.科学,1925,10(2).

  7 王竹泉.中国地质图说明书(太原—榆林幅).商务印书馆印行,1926.

  8 王竹泉.河南武安、涉县、林县、安阳一带地质矿产.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1927(9).

  9 王竹泉.绥远大青山煤田地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1928(10).

  10 王竹泉.山西煤矿志.农矿公报,1928(9).

  11 黄汲清,王竹泉.热河阜新煤田.地质汇报,1929(13).

  12 王竹泉.江西修水流域地质矿产报告.地质汇报,1929(14).

  13 王竹泉.美国威斯康星火成岩中重矿物的岩石学研究.中国地质学会志,1932,11(4).

  14 王竹泉.磁县烟煤显微镜下之结构及其与焦性之关系.中国地质学会志,1933,12(3).

  15 潘钟祥,王竹泉.陕北油田地质.地质汇报,1933(20).

  16 王竹泉.华北地文沿革之重检讨.地质论评,1937,2(4).

  17 王竹泉.云南开远县布沼坝煤田.地质汇报,1940(30).

  18 王竹泉.山西临县紫金山碱性正长岩岩浆分化之我见.中国地质学会志,1947,27.

  19 王竹泉.31年来中国地质调查与研究.科学时报,1947,15(4).

  20 王竹泉.华北地质构造之新解释.科学,1948,31.

  21 王竹泉.用显微镜观察煤对于改进煤质之重要性.煤炭工业,1950(3).

  22 王竹泉.焦作、峰峰、井陉、门头沟、新泰,各煤田地质调查工作成果.煤矿工业,1951(6).

  23 王竹泉.华北煤种牌号的带状分布及其地质因素.煤矿技术,1956(7).

  24 王竹泉.再论华北煤种牌号的带状分布及其地质因素.煤矿技术,1957(5).

  25 王竹泉.中国北部石炭二叠纪煤系古地理之新解释及其对预测新煤田之意义.中国地质学会会讯,1958(12).

  26 王竹泉.中国泥炭资源分布之规律及预测.中国第四纪研究,1958(2).  

  27 王竹泉.煤地质学.10年来的中国科学——地质学,科学出版社,1959.

  28 王竹泉.华北地台上古生代含煤地层分布之规律及其古地理.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第4辑,1959.

  29 王竹泉.华北地台石炭纪岩相古地理.煤炭学报,1964,1(1).

  30 王竹泉.华南晚二叠世煤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苑英华录(下册).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2〕 当代中国的煤炭工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 当代中国的地质事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 潘云唐.王竹泉,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第六集(《科学家传记大辞典》编辑组编辑).科学出版社,1994:296—304.

 

 

 

相关人物

 

相关文章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