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苗寨村医李春燕二三事(组图)

1李春燕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8月18日晚,蜡黄的灯光笼罩着大塘村一间散发着烟熏味的小木屋,点滴瓶下滴管里的液体慢慢停止了流动。村医李春燕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裹着头巾的杨老爹安静地躺在床上。“老人三天前突发高烧,家人因付不起药费,没好意思通知我。”李春燕抹了一下眼角,“今晚我赶来时,老人已经快不行了。”

  2卫校毕业的李春燕在自家开了一间卫生室

  李春燕是位汉族姑娘,2001年嫁给了当地大塘村的一位苗族小伙子。大塘村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月亮山区,隶属从江县雍里乡,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地无三分平,人无三分银,苗家的生活清贫而纯朴。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们缺医少药。为了方便村民看病,卫校毕业的李春燕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

  李春燕第一次到老乡家给小孩接种疫苗,一位母亲抱着孩子直往竹林里躲。村民对这个不穿苗装的姑娘很陌生。渐渐地,李春燕也和她们一样,光着脚丫踩在青石板上洗衣服,在昏暗的吊脚楼下煮猪食。

  卫生室和李春燕家的客厅只隔了堵1米高的墙。墙角的木架上摆放着各种常用药,有阿斯匹林、红霉素软膏等。药架上盖着一床洗得褪色的大红被单。最近,家里的母猫在一个空药盒里下了四只小猫,小家伙时常挠开被单,好奇地看着外面的世界:哇哇大哭的孩童,唉声叹气的老妪,还有老乡们送过来的用芭蕉叶包着的糯米饭团。楼上有人在做木工活,每次发出嘣嘣声,木屑就天女散花般地簌簌往下飘。

  3人多的时候李春燕家就像一个集市

  “县城的医院收费太贵,路又远,我们在那里根本看不起病,还是李医生这里好。”村民吴老金说,人多的时候李医生家就像一个集市。

  曾老二在李春燕家打点滴,突然想上厕所,公公孟仕辉从隔壁走进来,帮媳妇解了围。孟仕辉是该村的老支书,一言九鼎,人们都称他“苗王”。“家里来的病人多了忙不过来,只好请公公婆婆充当‘护士’。”李春燕心里有些内疚。

  李春燕的父亲李汉明住在临近的宰略村,从乡医院退休后,也在自家开设了一间卫生室。李汉明年轻的时候,专为社员解除病痛。“那个年代国家穷,培养不出那么多专业的医生,只有培训一批略懂医术的卫生员来应急。”李汉明说,“我们当时也光着脚丫下田种地,所以大家都称我们为‘赤脚医生’,生产大队还给我们发补贴呢。”李汉明很自豪。李春燕现在给人看病的本领,多半是跟父亲学的。

  4县里大部分“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

  “像李春燕这样的乡村医生本县注册的有283名。”从江县卫生局局长敖家辉说,“严格地讲,他们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他们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他待遇。”敖局长透露,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大部分人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

  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家里没钱买药,李春燕只有向丈夫借。丈夫孟凡兵是退伍军人,在县城帮人开车,每月四五百元的收入,其中的两百元钱要拿给爱人买药。

  5李春燕曾决定关掉卫生室外出打工

  卫生室长期入不敷出,使李春燕心力交瘁。2004年初,在丈夫孟凡兵的劝说下,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握着车票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呀!”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李春燕见此情景,立刻把背包放到地上,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6梦想中的卫生所终于破土动工了

  今年7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李春燕梦想中的卫生所终于破土动工了。这座砖瓦小楼已经盖了两层,是村里仅次于小学的一栋建筑。卫生所计划盖三层,一层是门诊,二层是病房,三层用来给乡村医生做培训用。

  8月19日,李春燕和来自附近地区的20多名乡村医生挤在大塘小学的一间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着上海来的专家讲课。天下着雨,吴金花从邻村赶来,鞋上沾满了厚厚的泥。她是龙江村的医生,那里连一个像样的卫生室都没有。“所有家当都放在我背的这个箱子里。”吴金花说,整个雍里乡只有四个村有卫生室,而且都是医生们自己花钱建的。

  同专家一起到达的还有一批足疗设备。听说大城市运来了“洋玩意儿”,戴着斗笠的乡亲们从各方赶来。腿肿得厉害的孟忠明一瘸一拐地走到了机器旁,迫不及待地踩到了踏板上。机器一动,老人吓了一跳。“这玩意儿还真舒服,比扎针灸好多了。”老人乐不可支。

  7李春燕却高兴不起来

  李春燕回到工地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看着已经盖了两层的红砖小楼,她却高兴不起来。由于资金不到位,小楼随时可能停工。李春燕不得不拿出自己的积蓄,垫付工钱。“我现在惟一的希望就是卫生所能早点建起来,乡亲们病了能有间窗明几净的病房。”李春燕用沾着泥灰的手抹去额头的汗水。

 
 
  8月13日,李春燕在苗寨老乡家巡诊,两名小孩在门口玩耍。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疟疾、寄生虫病等容易流行。

 

 
8月14日,李春燕出诊结束后,一位老乡将她送至寨口。

 

 
  8月17日,李春燕正在护理曾老二。据初步诊断,曾老二得的是脾肿。他哥哥不久前因为相同的病没有及时医治,过早去世。

 

 
  一位农妇正在煮猪食。苗族老乡们住的吊脚楼,楼下用来养猪或喂牛。

 

 
  一名妇女背着孩子,从一幅医卫宣传画前走过。据一位志愿者调查,多年前,该村的婴儿死亡率曾高达30%。

 

 
李春燕帮婆婆种地。每天除了给村民看病,她还得操持家务。

 

 
  8月16日,从县城办事回来,李春燕背着儿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从大塘村到县城,要走数小时的山路。

 

 
一位村民掏出皱巴巴的钱付药费。

 

 

 

相关人物

张青莲  张亚平  张庆伟  熊庆来  许京军  魏书生  魏曦  沈元  时钧  吕型伟  吕叔湘

相关文章

李春燕简历   李春燕 乡村“医疗天使”(图)   李春燕——最后的赤脚医生   乡医李春燕昨夜感动中国   雁过无痕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