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几何人生
1999年南开大学80华诞庆典上,南开人列举了4位引以为荣的杰出校友,他们是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和曹禺。都是多么响亮的名字啊!然而其中两位已离开人世,吴大猷当时卧病台北处于昏迷状态,惟一健在的只有年近九旬的陈省身。当他出现在贵宾席上,全体与会者看到英姿依旧的老校友,立即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陈先生发表了简短动情的演说,那鼓舞人心的话语,一次又一次赢得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一颗中国心
陈省身1911年生于浙江嘉兴,11岁随父母迁居天津。1926年连跳两级考入南开大学,大学毕业到清华读研究生,然后留学海外。抗日战争爆发,他急切回到灾难沉重的祖国执教于西南联大,培养造就了一批杰出人才。此期间他的研究成果已为国际数学界所嘱目。
1943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邀请他去从事研究工作。到那里仅仅两个月,他就完成了高斯─邦尼公式的证明,他认为这是自己一生最得意的文章。接着他由此又引入以后被称之为“陈省身示性类”的著名工作,对数学乃至理论物理的发展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研究被国际数学界同行称赞为“将数学带入了一个新世纪”。
正当陈省身的工作取得开拓性成果时,抗日战争胜利。他毅然回国,为祖国效力。在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位。1948年末,再次应普林斯顿之邀,举家飞抵美国。他虽受到贵宾礼遇,但遥望故国,不知何日才能返回,心中无限惆怅。惟有埋头工作,借工作的乐趣来摆脱愁思。
新中国成立,他的南开老同学、挚友吴大任写信请他回国。心系故土的陈省身也有此心愿,无奈当时中美关系紧张,国内又运动不断,时机尚未成熟,他的报国之志难以实现。
1961年陈省身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为此他必须加入美国国籍。尽管他成了美国公民,但念念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这位海外赤子密切关注着形势的发展变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刚刚解冻,陈省身便抓住时机,在这年秋天回国访问,朝拜魂牵梦萦的圣土。
“陈省身猜想”
陈省身同吴大任谈心,表示愿将最后的心血贡献给祖国。吴大任欣喜万分,立即为好友在国内开展学术活动而奔走。终于在1985年建成国家级的南开数学研究所,聘请陈省身任所长。陈省身为此倾注了满腔心血。在南开数学所成立大会上,他郑重表示,要为数学所乃至中国数学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筹建南开数学所时,陈省身捐款一万美元,捐书近万册。并立下遗嘱:将自己的财产除分给两个子女外,再加上南开数学所这个“新生儿”。以后他又捐出自己财产的三分之一——100万美元,建立“陈省身基金”,供数学所发展使用。他每年回南开两次指导工作,每次两个月。
早在1980年初,陈省身在国内多所著名大学的讲坛上就响亮地提出:“我们的希望是在21世纪中国成为数学大国!”
于是“21世纪中国要建成数学大国”这个“陈省身猜想”便在数学界广为流传。陈省身一再论证,21世纪中国成为数学大国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中国人的数学才能毋庸置疑,因为数学是一门十分活跃的学问,而且很个人化,对于中国人非常合适。他反复强调,数学这门学问有其优越性,它不需要设备,完全可以靠个人的努力。在一个还没有很发达的环境里,研究数学是比较容易的。
陈省身多年在国外生活,对此深有体会。美国中学生举行会考,华裔学生的成绩总是比美国学生高,平均分数高出30%。美国一流大学的研究院优等生大部分是华人,所以说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中国学生在国外成绩这么好,因而他相信中国数学家在21世纪一定能取得重要地位。
30年来陈省身不顾年高,数十次穿梭往返于大洋两岸,为发展中国的科教事业尽心竭力。新千年伊始,天津市政府聘请陈省身担任天津科技馆名誉馆长。他说:“我愿在有生之年多做些工作,把天津变成世界数学中心!”——这是又一个“陈省身猜想”!
回国定居梦
由于陈省身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1984年他荣获了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沃尔夫奖。他的高足、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把他誉为“继世界大数学家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位划时代的巨匠”。
翌年,陈省身被天津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那时他和夫人便表示想回国定居。他们的心情是急切的。为办理定居手续,天津市公安局一位工作人员常到南开大学陈省身的寓所。这个年轻人恰巧是南大上世纪80年代毕业生,所以让陈老夫妇感到格外亲切。一次在同这位小校友的闲谈中,陈夫人开玩笑说:“办好手续,我们就不会被驱逐出境了吧?”
2000年1月18日,天津市公安局授予陈省身在华永久居留资格。公安局负责人亲自来到陈先生家,将荣誉证书送到他的手中。陈省身接过这张渴望多年的“绿卡”,久久凝视着,十分激动,向客人们连声道谢。只是暗暗惋惜夫人于1月12日猝逝,仅差6天,没能等到这一日。
陈省身与天津有特殊情缘,他说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是在天津度过的。1930年离开天津,70年后的2000年,他又回到自己事业的起点、第二故乡——天津定居。
这年春天陈省身去美国料理一些私人事务,同子女孙辈团聚,然后返回南开。从此以后他不再在两国之间奔波了,定居,定居,真正安定地永远居住下来。
自从60多年相随相伴、意笃情深的夫人突然离去后,陈省身决定将夫人骨灰安葬在南开数学所,并在其侧为自己留一个墓穴,准备百年后同爱妻合葬在这片他深深热爱、并为之呕心沥血的土地上。在他看来这是为逝去的亲人和自己选择的最好归宿。
国际数学家大会
2002年夏日的北京迎来一件盛事: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这里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是全球数学界最高层次、最具权威性、有“数学界国际奥林匹克”之誉的学术研究论坛。这个会议由国际数学家联盟组织,每4年召开一次。自1897年首届大会举行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历届大会都是在欧美国家举行。经过陈省身的积极争取,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首次在我国、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此次大会规模空前,并取得圆满成功。
陈省身1980年提出建成数学大国的宏伟目标,经过20多年的努力,如今已取得明显成效。国际数学家大会能由中国承办,就是一个重要标志,说明我国正在步入数学大国的行列。而所有这一切,又都是同陈省身的努力与奉献分不开的。
江泽民主席于2000年接见陈省身谈及这个大会时曾说:希望借此契机,力争在21世纪初将中国的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向世界前列,为中国今后的科技发展奠定坚实、雄厚的基础。
年逾九旬的陈省身为本届大会做了大量工作。他说:“要通过这个会议把中国近年的数学成就介绍出去,把世界的先进理论吸纳进来。”为促进中国早日成为数学大国,他又一次倾注了满腔心血。
数学大师的猴年贺礼
2003年岁末,醉心驰骋在数学王国里的陈省身出资两万元,亲自构思、设计、印刷了一套题为“数学之美”的挂历。他通过奇妙的设计使深奥的数学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用通俗的形式展示数学的深邃与美妙。
挂历中12幅彩色画页分别为:复数、正多面体、刘徵与祖冲之、圆周率的计算、高斯、圆锥曲线、双螺旋线、国际数学家大会、计算机的发展、分形、麦克斯韦方程和中国剩余定理。每张彩页都有优美洗炼、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重要的数学定理和世界伟大数学家,并以直观、形象的图形和照片资料来解释著名数学公式的产生与应用,整个挂历几乎是一部简明数学概论和数学发展史。
画页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公式、图片,都经陈省身亲自圈点,甚至有些数学图形的草图也由他亲手绘制。这本数学挂历,是92岁高龄的世界大数学家,送给热爱数学的朋友们的一件珍贵新年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