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
忽必烈(1215-1294年)是元朝的建立者,元太祖铁木真之孙,拖雷之子,宪宗蒙哥之弟。蒙哥即位后他受命主管漠南汉地。忽必烈注重结交汉人中的儒士,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在管区内采取招抚流亡、禁止妄杀、屯田积粮、整顿财政等—系列措施,增加了户口,发展了生产,社会秩序得到了安定。在他身边聚集了刘秉忠、杨惟中、姚枢、郝经、许衡等一批汉人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实力大大增强。1253年,他奉命南下攻灭大理,招降吐蕃。1256年,他营建开平,作为自己的政治中心和根据地。
1259年,蒙哥率军进攻合州身负重伤,死于军中。忽必烈正领兵进攻鄂州,他听从部下郝经的计策,一面迎蒙哥灵车,取得大汗宝玺,一面与南宋达成和议撤军。1260年,他废除了选举大汗的忽里台制度,在开平自行继位,建年号为中统。
忽必烈即位后,打败了与他争位的弟弟阿里不哥,大力推行汉法。至元四年(1267年)他营建大都,并迁都于此。至元八年(1217年),定国号为元,即《易经》“大哉乾元”的意义,表示国家极其广大。他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构和职官制度,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足鼎立,地方设行中书省和路府州县等常设机构分级管理,行中书省的设立影响深远。他采纳中原的礼仪制度定朝仪。他实行劝农政策,由重游牧变为重农桑;设立劝农司专管各地农业生产。他兴修水利,鼓励开荒,使社会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他承认和提倡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族文化传统,设立孔庙和国子监,用汉文化教育勋戚子弟。达一切使元初出现了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元军的强大攻势下,南宋恭赵 投降。至元十六年(1279年),忽必烈攻灭南宋余部,南宋亡,全国复归统一。忽必烈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毕竟是一个蒙古贵族;长期信用阿合马等敛财之臣,造成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不断,加之阶级压迫、民族压迫深重,人民起义始终不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病死。他在位35年,葬于起辇谷,庙号为世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