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深深的依恋 执着的思索——《乡愁四韵》赏析

最早读到余光中的诗是《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读着这样质朴的诗句,内心便不由怦怦乱跳,多么炽热的赤子子心啊!再细品其诗,更为诗人深藏不露的诗歌才华所折服。读了《乡愁四韵》后,对诗人的诗情和诗人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敬佩诗人对渴望祖国统一执着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全诗采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这种抒情方式虽然看起来较为简单,但也很容易写成空泛、概念化、含义浅露的口号而失去诗意。这就要求诗人对景、对形、对社会的事物作特别有致而深刻的观察,也更强调所选意象的典型化和构思的巧妙。采用这种抒情方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诗人必须具备充沛的激情,二是诗人须具备高度驾驭诗歌意象的能力。这两点,余光中先生无疑都是符合的。
余光中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之情和忧患意识。亲情、乡情、爱国之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这里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台湾与大陆本为一体,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但解放后,两岸关系的不正常,使台湾孤立于大陆之外,人为地割断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但它却割不断共同走过五千年风风雨雨的两岸炎黄子孙的血肉之情。尤其是解放前夕离开大陆的这一代大陆人,这种现实无疑使他们成为有家不能归,有根不能寻的游子。而作为背负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最富有激情的诗人,其内心的痛苦和渴望回归与寻根的心情更是无可比拟的。诗人从小就熟读的“日暮道且远,游子思故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些思乡的诗句可以说无时无刻不被眼前的景物所引发,而产生深深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在诗人的心中日积月累,长期郁于心中,一旦爆发便如决堤的江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诗人喊出了自己心中久藏的一个个愿望:“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一咏三叹,一个渴望得到祖国文化的熏陶,思乡爱国的赤子形象跃然纸上。
在诗中,诗人刻意选取的四组意象:“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无一不深深地刻有中华民族的印记,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敏感性,对生活感受的深度和传达感情技巧水平的高超。
第一章中,诗人选取“长江水”作为第一意象,可以说是含义深刻。在诗歌中,第一意象往往是核心意象。黄河、长江是中国的两大母亲河。诗人为什么只取长江?我们可以读一读余光中的另一首诗《民歌》,“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云/也听见//如果黄河冻成冰河/还有长江最最母亲的鼻音/从高原到平原/鱼/也听见/龙/也听见/”可见在诗人的印象中,长江是具有“最最母亲的鼻音”的;而作为游子的诗人怎能不渴望母亲的关怀,其渴望的程度表现为他的要求很小:“一瓢长江水”。“弱水三千,只取瓢饮。”从另一个角度看,在诗人的印象中,长江应是五千年黄河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大陆的发展与延续。因而,诗人要发展、要壮大,迫切渴望得到这种文化的滋润,但这种愿望似乎不能实现,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故乡何处是,忘却除非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酒买醉,醉可消愁,然而作者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他无可买“醉”,无法一醉消千愁忘却思乡之情,渴望的结果只有使诗人内心痛苦之情更为剧烈,思乡之情更为炽烈,因而,诗人不由自主地再次发出迫切的愿望:“给我一杯长江水啊长江水”,这并不是首句的重复,而是首句的升华,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呐喊。
在第二章里,诗人索取的是一张“海棠红”,是“血一样的海棠红”。这一章的内容实际上是第一章意象的发展。渴望回归的心情更趋热烈。“海棠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海棠是中国民间居家庭院的常见景物,而今,家乡的“海棠依旧”,游子却只能在异地的思乡之情中默念。家在远方,而归期无望,热切的期盼与无法实现的现实在诗人的内心冲突,诗人倍爱思乡之情的折磨,经受着“沸血的烧痛”。另一方面,一张“海棠红”还有另一重含义,作为一个生活在特殊背景下的诗人,祖国在他的心中是“一张海棠红”,(注:中华民国的版图包括现在的蒙古,大陆部分形似海棠叶)诗人面对完整的故国版图,却流落在这张“海棠叶”之外,国土的分裂使充满忧患意识的诗人倍感肩负的使命,而诗人的能力与实现这一使命的差距更使诗人愤激不已,心如泣血。“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此章充分写出了诗人的迫切心愿和时代己任。
一、 二两章选取的“长江水”、“海棠红”,两组意象,反复吟
诵,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故土和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情结和愿望无法实现的痛苦心情。诗人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是炽热的向往,一方面是无法实现的现实。但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背负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诗人并没有因此迷茫而彷徨,而是进行了更执着的追求。因此,在第三章中,诗人选取了“雪花白”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这是诗人由炽热的追求跌到冰冷的现实之后的一种反思,一种新的追求。雪花是自由的,它不受限制,可在空中自由飞翔。这里的“雪花白”实际上是诗人的化身,体现了诗人纯洁的心愿。诗人愿作两岸交往的使者,为两岸的统一而努力。“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家信的等待,”割断多年的乡情与亲情,在倍感严寒的季节最温馨的是家书的问候,此情最真最纯。渴望一片“雪花白”充分显示了诗人此情不改,此志不渝的坚定决心。
第四章中,诗人选取的意象是“腊梅香”。“来日倚窗前,寒梅
著花木。”显然,这里诗人是有意营造了一丝亮色。“腊梅香”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的来临,此处无疑暗示了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改善。统一毕竟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母亲对游子永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游子思念母亲,心中充满了温暖,这正是诗人正视现实而又能执着追求的心理源泉——亲情、乡情、爱国之情的强大的召唤力和凝聚力。
纵观全诗,诗人炽热的思乡爱国之情犹如一根红线,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诗人选取哺育中华民族,象征现代文明的“长江水”为第一意象,并由此延伸到居家常景的“海棠红”,构成对家与国的整体思念,然后,由实到虚,渴望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立体构成了全方面的思乡之情。情境的营造之巧妙充分体现了作者渴望统一,回归大陆的游子心境。此外,从形式上看,全诗采用一咏三叹的形式,每章首尾两长句反复吟诵,遥相呼应,使夹在中间的三个短句显得更为紧迫,充分显示了长句愿望的迫切程度。同时,也表明诗人的心愿并非年轻人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结果,是所有渴望统一的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而每一章的韵脚仅为两字,换韵之少,更显示了这种感情的凝重。因为两岸的统一虽是人心所向,但复杂的历史关系造成的现实的矛盾,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因此,四章的整体形式也无变化,这正是显示了诗人对现实清醒认识之后的一种执着――一种对中华民族和传统文化深深依恋,不断追求的执着,一如既往的追求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和执着。
附: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相关人物

冯骥才  冯铿  冯雪峰  从维熙  成仿吾  巴金  巴特尔  冰心

相关文章

余光中   析《乡愁》的艺术特色 ——“距离”产生美   余光中《乡愁》赏析   余光中简介    《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   《乡愁》说课稿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