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作者:叶廷芳
让世界沸腾了一个多月的第18届世界足球锦标赛终于落幕了!它让我这个平时习惯于蹲书斋的“非球迷”也扎扎实实兴奋了好一阵子,打从比赛进入16强特别是8强以后,我就像浮士德最终被魔鬼靡菲斯特诱出了书斋那样,每晚11点或凌晨3点就再也离不开电视机,而陶醉于英雄豪杰们在绿茵场的拼杀之中。
我的这点偶尔被摄住的看“足”兴趣大概是从1982年的第12届世足赛开始的。当时的足坛巨星是德国的鲁梅尼格。由于职业的关系,我的兴趣自然偏向德国,加上刚从德国(当时是西德)回来。鲁梅尼格那魁伟而匀称的身材,跑动时那矫健而优美的步态和腰身摆动时那富有韵致的姿势,简直把绿茵场上的雄性美发挥到极致。我就像一位女性那样欣赏着这位男子在镜头里的慢动作。从此以后,足坛上的马拉多纳、马特乌斯、罗纳尔多等等,就像网坛上的贝克尔、阿加西,女排中的郎平、赫尔曼,乒坛上的庄则栋、瓦尔德内尔……一样吸引我。
这次比赛的一个令人意外之处是未爆任何“冷门”,赛坛回到了它固有的秩序:那些“经典”强队统统进入八强,而四强则为欧洲所垄断。但拿过5次大力神杯的“冠军之王”巴西队在四分之一赛中即被淘汰,实在出乎意料——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冷门?
要说冷门显然还可举出几个:一直被看好的本届最佳新星、葡萄牙队的小罗纳尔多,在与英格兰队的那场比赛中,意想不到地来了个假摔,这个欺骗行为等于学术上的造假或剽窃,是人格的自损,使得新星的桂冠飞到了19岁的德国小将波多尔斯基的头上。他可得要好好感谢小罗纳尔多的成全了!
在关键时刻法国名将齐达内吃红牌是法意决赛最令人吃惊和遗憾的又一个“冷门”。在加时赛下半场进行到一半时,只见齐达内向迎面而来的意队马特拉齐的胸部猛地一头顶去,对方立刻仰翻在地。这一不文明行为,不仅对几分钟后法国队的失利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也给自己一生的声名,甚至给向来以高度文化闻名的祖国抹上了一道黑。你看,英雄顿时成了罪人,至少这一夜他难逃千夫所指。
对我来说,这次世足赛的一个最大的看点是频频而来的点球大赛:四分之一赛中的德国队与阿根廷队,葡萄牙队与英格兰队;决赛中的法国队和意大利队。当两队你死我活地久久不能突破0:0或1:1的局面时,说实话,我总是暗暗希望这种局面能继续保持下去,直到加时赛,不,直到点球大赛!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你想,双方在120分钟内不能决出胜负,说明二者旗鼓相当,水平是不相上下的。然而,在这几分钟内必须产生出一个失败者来!于是,顷刻之间,一个欢天喜地上了天,一个垂头丧气栽了地!而在这几分钟过程中又有多少偶然的因素决定着败者的命运啊!如果你的情绪原来是倾向于败者一方的,那么此刻你非得为他们掬一把眼泪不可了——然而,没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有热闹可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