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①
谢朓
江路西南永,
归流东北骛。②
天际识归舟,
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
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
复协沧洲趣。③
嚣尘自兹隔,
赏心于此遇。④
虽无玄豹姿,
终隐南山雾。⑤
【作者】
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大康)人。曾任宣城火守,尚书吏部郎,
世称“谢宣城”。齐东昏侯永元元年,遭始安王箫遥光诬陷,下狱死。其诗学
谢灵运, 风格清新秀逸, 为当时人所爱重。梁武帝称:“不读谢诗三日觉口
臭。”有《甜宣城集》五卷传世。
【注释】
①宣城郡:在今安徽省宣城县。板桥:浦名。《文选》李善注引《水经注》:
“江水经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度水,故曰板桥浦,江又北经新
林浦。” ②归流:指江水,江以入海为归。骛:奔驰。首二句言自己逆江而
行,回望东北。宣城在京邑西南。 ③此二句言既得官禄又能幽隐。沧洲:沧
江冷僻之地,是隐者的居处。 ④赏心:指心所喜悦的事。 ⑤末二句言幽栖
远害。《列女传·贤明》:“陶答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
抱儿而泣。姑怒,以为不祥。妻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隐雾而七日不食,欲以
泽其衣毛,成其文章。至于犬豕,肥以取之,逢祸必矣。’期年,答子之家果
被盗诛。”
【品评】
本篇是作者赴宣城郡大守任途中所咏,先写江路远景,次写自喜得官外郡
可以远隔尘嚣.全身远害。
诗歌的开头两句点出此行的踪迹:江舟向西南逆水而上,江水则向东北奔
流。江水入海为归,人却别乡远去,一个“西南永”,一个“东北骛”,微妙
地透露出诗人深长的愁绪。“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二句写江上之景。诗
入用“识”、“辨”二字十分精当地描摹出诗人伫立船首,极目回望的专注神
情。这里虽然是写景,但是“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
诗歌的后八句写诗人幽栖远害。他虽然留恋京邑,却也庆幸自己能离开是
非之地,过上自在悠闲的生活。诗的最后两句“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用了一个典故来表明两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借出任外郡的机会来避祸,二是说
自己将以淡泊心境来处理郡内事务。这个结尾余韵悠长。尤其是“终隐南山雾”
一句与开头“江路西南永”相呼应,回味无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