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萧铣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十月,在唐统一战争中,唐赵郡王李孝恭、摄行军长史李靖率军攻灭江南割据势力萧铣的重要作战。
萧铣原为隋罗川(治今湖北宜城西南)令,梁室后裔。义宁元年(617年)十月在岳州校尉董景珍等拥戴下聚众反隋,自称梁王。次年在江陵(今属湖北)称帝,据有东自九江,西抵三峡,北临汉川,南尽交趾的广大地区,拥兵40余万。李渊建唐后,先后派赵郡王李孝恭、开府李靖进入巴蜀地区,伺机平定萧铣。
武德二年九月,萧铣遣其将杨道生等率水陆军进攻峡州(治夷陵,今湖北宜昌),被唐峡州刺史许绍击败,赴水死者大半,双方在三峡地区对峙。
三年,李孝恭、李靖奉命进讨萧铣,攻克通(治今四川达县)、开(治今四川开县)二州,斩萧铣所封东平王萧阉提,为东进作战安定了后方。萧铣恐诸将擅兵,以罢兵营农为借口,削夺诸将兵权,先后杀功臣董景珍、张绣,造成上下离心,兵势益弱。
四年正月,李靖献攻取萧铣十策,得到唐高祖李渊同。二月,李渊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大造战船,训练水军,以备大举进攻。又任李靖为行军总管兼摄孝恭长史,负责整个作战事宜。九月,李渊诏发巴蜀兵,命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代理行军长史,统12总管兵,从夔州(治今四川奉节东)沿长江顺流东下,又令庐江王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治今湖北襄樊市)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治沅陵,今属湖南)道,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今湖北汉口)道,合击萧铣。
时值一江水正涨,诸将皆请待水落进军,李靖却认为:“兵贵神速。今吾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江涨,倏忽抵其城下,掩其不备,此必成擒;不可失也”(《资治通鉴》卷189)。李孝恭采纳其议。十月,亲率战舰2000余艘东下。萧铣也以江水方涨,不加防备。唐军攻克荆门(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边)、宜都(今属湖北)二镇,进抵夷陵(今湖北宜昌)。
萧铣部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即清江入长江口),前来救援。李孝恭急欲迎战,李靖认为:文士弘乃萧铣悍将,士卒骁勇,今新失荆门,悉众来救,恐不可当。宜先驻南岸,勿与争锋,待其气衰,然后奋击,定能破敌。李孝恭不听,留李靖守营,率兵出击,果遭失利,退回南岸。文士弘委舟纵兵劫掠,人皆负重。李靖见其军乱,挥军出击,大败文士弘军,获其舟船300余艘,斩首及溺死者近万人。唐军继续追击,至百里洲(今湖北枝江南)再败文士弘军。萧铣的江州总管盖彦举以5州降唐。
李靖乘胜率轻兵5000直逼江陵城,李孝恭率大军继进,很快攻破江陵外城,拔其水城,俘甲兵4000余人,获舟船数千艘,萧铣的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等降唐。李靖将所获舰船全部弃入江中,萧铣援军见空船顺江而下,以为江陵已陷,狐疑不敢向前。困守江陵的萧铣见援兵不至,被迫于二十一目出降。数日后,10余万救兵赶至,得知萧铣已降,便归附了唐朝。南方各州县闻讯,均望风归顺。
点评:此役,李靖善择战机,出敌不意,以水军顺江而下,直捣腹心,一举击灭江南最大割据势力萧铣集团,是中国古代一次著名的江河进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