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刘裕

    刘裕(363.4.16—422.6.26),字德舆,小名寄奴。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并详细记载了他家族显赫的世系表:“交生红懿侯富,富生宗正辟强,辟强生阳城缪侯德,德生阳城节侯安民,安民生阳城厘侯庆忌,庆忌生阳城肃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东武城令某,某生东莱太守景,景生明经洽,洽生博士弘,弘生琅邪都尉悝,悝生魏定襄太守某,某生邪城令亮,亮生晋北平太守膺,膺生相国掾熙,熙生开封令旭孙,旭孙生混,始过江,居晋陵郡丹徒县之京口里,官至武原令。混生东安太守靖,靖生郡功曹翘,是为皇考。”不过这里面的可信程度尚待考证。

    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壬寅夜,即公元363年4月16日。出生时,其母即死,其父因家境贫寒,便想将刘裕抛弃。与刘裕同郡的刘怀敬之母,是刘裕的从母,当时生刘怀敬尚未满月,闻此事,便前去阻止了刘翘,“断怀敬乳而乳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一》)。

    刘裕长大后,“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南史·武帝本纪》),对继母也孝谨称著(其继母生有二子,为刘道规、刘道怜)。但仅识文字,以卖履为业。因为刘裕喜欢赌博,所以被邻居们看不起。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竟当上了开国皇帝,所以有人将此称为“寒人掌权”。

    刘裕初为冠军将军孙无终司马。在淝水之战后,东晋外部威胁暂时消除,孝武帝满足偏安局面,摄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政刑谬乱,朝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朝政腐败,不断爆发流血斗争。浙东地区赋役苛重。新安太守五斗米道教主孙泰,企图利用传道聚众反抗东晋朝廷,被司马道子诱杀。其侄孙恩逃入海岛翁州(今浙江舟山群岛),聚众百余人,伺机复仇。隆安三年(399年)十月,孙恩乘朝廷强征“乐属”(晋廷征调浙东诸郡免奴为客者以充兵役),引起浙东社会骚乱之机,登陆攻克上虞(今属浙江),袭会稽(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十一月,俘杀会稽内史王凝之,自称征东将军。一时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新安等八郡(今江苏、浙江境)纷起响应,旬日之间,义军发展至数十万。

    晋廷急命卫将军谢琰、辅国将军刘牢之率领北府兵前往镇压。时刘裕在刘牢之手下参府军事,也随军参战。十二月,刘牢之至吴,义军缘道屯结,刘牢之命刘裕率数十人侦察义军的行动,正遇义军数千人。刘裕“即迎击之,从者皆死,裕坠岸下。贼临岸欲下,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贼皆走,裕所杀伤者甚众”(《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一》)。刘牢之之子刘敬宣见刘裕久去不返,怕被义军所困,便率兵寻找。却见刘裕一人驱逐数千名义军,众人叹息不已,刘敬宣遂率军出击,大破义军,斩获千余人,又乘胜追击,义军兵败,孙恩退回海岛。

    刘裕在其军事生涯的第一次作战中,便以勇猛的精神,以少胜多,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也在军事史上写下了传奇的一笔。

    孙恩败退海岛后,东晋统治者仍不放心,怕其东山再起,于是任命谢琰为会稽内史都督五郡军事,率徐州部众,镇守东土。谢琰是东晋著名大族,孝武帝马司曜时宰相谢安之子。淝水之战中,和其从兄谢玄一起立下大功,被封为望蔡公。朝廷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谁知谢琰“及至郡,无绥抚之能,而不为武备”(《晋书·谢安传》)。将帅们都进谏说“强贼在海,伺人形便,宜振扬仁风,开其自新之路”(《晋书·谢安传》)。谢琰却颇不以为然,他认为:“苻坚百万,尚送死淮南,况孙恩奔衄归海,何能复出,若其复至,正是天不养国贼,令速就戮耳”(《晋书·谢安传》)。众人见他执意不听,也就不再进言了。

    隆安四年(400年)五月,孙恩从浃口(今浙江镇海东南甬江河口)登陆,攻克余姚(今属浙江)、上虞,进而进攻邢浦(今浙江绍兴东)、会稽,转攻临海,与晋军激战,卫将军谢琰被部下张猛死。谢琰的失败意味著东晋士族已无力控制局面。从此,北府兵权尽入刘牢之、刘裕等人的手中。十一月,晋宁朔将军高雅之大败,孙恩军追击至山阴。东晋朝廷大震,再命刘牢之统率北府兵、都督浙东五郡兵对义军反扑。孙恩为避其锋芒,再退入海岛。刘牢之屯上虞,派刘裕守句章城。

    句章城小,士兵只有数百人。作战中,刘裕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当时晋军军纪律混乱,士卒暴掠,甚为百姓所苦。只有刘裕常身的部队号令明整,所到之处,甚得百姓拥护。

    刘裕此时已受到刘牢之的赏识。隆安五年(401年)二月,孙恩第三次率义军自浃口(今浙江镇海东南甬江入海口处)登陆,攻句章(今浙江宁波南鄞江南岸),不克。刘牢之率晋军反击,孙恩退走入海。

    三月,孙恩攻海盐(今属浙江)刘裕追而拒之,在海盐旧治筑城。孙恩来攻,城内兵力甚弱,刘裕乃选敢死之士数百人,脱甲胄,执短兵,击鼓而出。义军一时没有戒备,又不知刘裕真实意图,士气被夺,皆弃甲而逃,义军将领姚盛被斩。刘裕虽屡破义军,但仍是众寡不敌。为此,刘裕于一天深夜令部下偃旗匿众,装出撤离的态式。翌日清晨,先让老弱病残者登城上镇守。义军不知刘裕底细,便向刘裕部下打听刘裕情况。部下故意回答说:“夜已走矣”(《宋书·武帝本纪》)。义军轻信其言,争相入城。刘裕趁其无备,率军奋战,义军大败孙恩知城不可破,乃向沪渎进军。刘裕遂弃城而追。

    海盐令鲍陋遣其子鲍嗣之率吴兵1000,请为前锋。刘裕说:“贼兵甚精,吴人不习战。若前驱失利,必败我军,可在后为声援”(《宋书·武帝本纪》)。但鲍嗣之未纳其言。是夜,刘裕多设伏兵,兼置旗鼓,但由于兵力不足,所以每处不过数人。翌日,义军万余人与鲍嗣之部交战,刘裕率伏兵尽出,举旗鸣鼓,虚张声势。义军以为四面皆有伏兵,遂退军。鲍嗣之趁势追赶,战死。刘裕且战且退,义军兵盛,刘裕部死伤将尽,至伏兵处,刘裕令部下脱取死人的衣服,以示闲暇。义军见刘裕忽然停止不前,怀疑仍有伏兵,不敢进攻。刘裕趁义军迟疑之际,大呼而战,气色甚猛义军以为中计,引军而退,刘裕则率军徐徐而归。

    五月,孙恩攻克沪渎,杀守将吴国内史袁崧,斩4000人。是月,刘裕于娄县破义军。六月,乘胜沿长江而上,袭取丹徒,拥众10余万,楼船千余艘,军容极盛。时晋廷兵力空虚,内外戒严,急调兵遣将防卫京师。刘牢之自山阴引兵攻打义军,但未至而义军已过山阴,便令刘裕自海盐驰援京师。时刘裕部不满千人,倍道兼行,与义军一起进抵丹徒。刘裕部兵少且疲,而丹徒守军也没有斗志。孙恩指挥数万义军抢占镇江之蒜山,刘裕率领所部奔击,大破之,投崖赴水死者甚众。孙恩失利,退至船上,欲恃其兵众,整兵直攻建康。晋后将军司马元显率军拒战,屡被打败。义军因战船高大,逆行慢,数日才进至白石垒(今南京市西),贻误了战机。刘牢之等得以率军尾追而来。孙恩遂放弃攻建康,分兵袭取北岸之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杀3000人。孙恩率主力北取郁洲(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当时隔江在海中),晋将高雅之被擒。

    八月,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率水军追孙恩至郁洲,二军激战,孙恩又失利,损伤惨重,被迫沿海南撤。十一月,刘裕追孙恩至沪渎、海盐,又破之,斩俘以万数,孙恩只得第四次撤回海岛。东晋下令严密封锁沿海,加强守备。义军给养不继,发生饥馑和灾疫,死者大半,元气大伤。为摆脱困境和继续发展,元兴元年(402年)三月,孙恩再率义军登陆攻临海(今浙江临海东南章安镇),被临海太守辛景率军击溃,死亡惨重,孙恩恐被俘,投海自尽。余部数千人在孙恩妹夫卢循率领下继续坚持抗晋斗争。

    早在隆安三年(399年)十二月至四年春,桓玄出兵袭占江陵(今属湖北),此后势力大增。桓玄是东晋权臣桓温之子。桓温一生跋扈,位极人臣。桓玄长大后,也“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晋书·桓玄传》)。因为朝廷忌恨桓家势力过大,故一直疑而未用。桓玄二十三岁时,才拜为太子洗马。太元末年,出补义兴太守。为此桓玄常有郁郁不得志之感。有一次,他登上高处感叹道:“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于是弃官而去。后来在东晋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桓玄逐渐崭露头角,地位日趋显赫。他都督荆、襄、雍、秦、梁、益、宁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后桓玄又上疏固争江州,于是都督八州及杨豫八郡,复领江州刺史。这以后,桓玄“树用腹心,兵马日盛”(《晋书·桓玄传》)。孙恩起义后,桓玄又想借讨伐之机,趁机扩展自己的势力,于是屡次上疏求讨孙恩。朝廷看出他有野心,“诏辄不许”。后来孙恩逼近建康,桓玄又“建牙聚众,外托勤王,实欲观衅”(《晋书·桓玄传》)。他乘机控制了长江上游大部地区,而东晋朝廷辖地却不出三吴,桓玄“断江路,商旅遂绝。于是公私匮乏,士卒唯粰橡。”(《晋书·简文三子传》)至此,桓玄开始自命不凡,“自谓三分有二,知势适所归,屡上祯祥以为己瑞”(《晋书·桓玄传》)。

    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晋廷下诏讨伐桓玄,以司马元显为征讨大都督,以刘牢之作前锋都督、征西将军,领江州事。二月,司马元显畏桓玄,不敢发兵。桓玄兵抵姑孰(今安徽当涂),遣部将冯该等攻历阳(今安徽和县),东晋襄城太守司马休之坚守城池。桓玄军截断洞浦(即洞口,今安徽和县南),焚烧豫州(治历阳)守军的舟舰。武都太守杨秋驻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叛降桓玄,司马休之军溃败。豫州刺史司马尚之被俘。刘牢之进驻溧洲(今南京西南长江中)。

    时刘裕为刘牢之参军,请求攻打桓玄,刘牢之未许。时桓玄派其族舅何穆来见刘牢之,劝他投降桓玄。刘牢之长于用兵,短于谋略,认为桓玄少有雄名,依仗全楚之众,恐怕难以制服他。又考虑到如果平定桓玄,那将功盖天下,必定不能为元显所容,便派使者去和桓玄交往。刘裕和其外甥何无忌苦劝谏,刘牢之皆不听。刘敬宣相劝也无用。三月,刘牢之遣刘敬宣至桓玄处请降。不久,桓玄进至新亭(今南京市南),司马元显弃船退入建康(今南京)城中,后列阵于宣阳门外,但由于军心已乱,不战自溃。桓玄进入建康擒司马元显。司马尚之及司马元显均被杀,桓玄自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

    桓玄以刘牢之为征东将军、会稽太守,刘牢之这才感觉不妙,对刘裕说:“便夺我兵,祸其至矣。今当北就高雅于广陵举事,卿能从我去乎?”刘裕回答:“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三军人情,都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讳当反覆还京口耳”(《宋书·武帝本纪》)此时,何无忌问计于刘裕:“我将何之?”刘裕说:“镇北去必不免,卿可随我还京口。桓玄必能守节北面,我当与卿事之。不然,与卿图之。今方是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宋书·武帝本纪》)。不久刘牢之自缢而死桓玄下令斫棺斩尸,暴尸于市。等到后来刘裕建议,追理刘牢之,才复其本官。刘裕被任命为中兵参军,其余如故。

    自孙恩死后,其妹夫卢循率义军余部数千人继续坚持斗争。桓玄攻进建康执掌东晋朝权后,为安抚浙东,以卢循为永嘉太守。卢循表面受令,却暗自扩展势力。

    五月,卢循率义军自临海西上攻东阳东阳为浙江(今富春江)上游军事重镇和富庶地区。浙东屡经战乱,经济残破,三吴大饥,户口减半。刘裕率部将其击退。

    元兴二年(403年)正月,卢循遣司马徐道覆率部再攻东阳。二月,刘裕(时为建武将军)又将其击破,斩其将张士道六月,刘裕被任为彭城内史,日益受到朝廷的重视八月,卢循率义军南下攻永嘉(今浙江温州),刘裕尾随而至,双方展开激战,义军兵败。永嘉之战,是卢循义军企图在东晋腹地建立根据地的最后一战,失利后,不得不南下实行战略转移,在番禺(今广州市)建立义军的基地。

    当时桓玄为楚王,准备篡位。何无忌便劝刘裕于山阴起兵,征讨桓玄。刘裕问计于孔靖,孔靖说:“山阴去都道远,举事难成;且玄未篡位,不如待其已篡,于京口图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三》)。刘裕纳其言。

    由于忌惮刘裕,桓玄便于九月派其从兄卫将军桓谦试探刘裕,桓谦屏退众人,问刘裕:“楚王勋德隆重,四海归怀。朝廷之情,咸谓宜有揖让,卿意以为何如?”刘裕假从其言,回答说:“楚王,宣武之子,勋德盖世。晋室微弱,民望久移,乘运禅代,有何不可!”桓谦闻后大喜道:“卿谓可尔,便当是真可尔”(《宋书·武帝本纪》)。

    十二月,桓玄逼晋安帝司马德宗让位于己,国号楚。桓玄称帝后,“祸难屡构,干戈不戢,百姓厌之,思归一统”(《晋书·桓玄传》)。刘裕看清了局势,与刘毅、何无忌等共谋反桓之事。从此,拉开了平定桓玄之乱的序幕。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刘裕随徐、兖二州刺史,安成王桓修入朝。桓玄见到刘裕,对司徒王谧说:“昨见刘,风骨不恒,盖人杰也。”每次游玩集会,都对刘裕态度优礼有加,赠赐甚厚。桓玄妻刘氏有智鉴,对桓玄说:“刘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桓玄说:“我方欲平荡中原,非刘莫可付以大事。关陇平定,然后当别议之耳。”于是下诏说:“刘以寡制众,屡摧妖锋,泛海穷追,十殄其八。诸将力战,多被重创。自元帅以下至于将士,并宜论赏,以叙勋烈”(《宋书·武帝本纪》)。桓玄以为用这种怀柔政策可以打消刘裕的不满情绪,但刘裕却暗中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加紧了起兵的步伐。

    不久,刘裕以旧伤复发为由,与何无忌同船而回,密谋兴复晋室。于是刘裕与其弟刘道规、何无忌、沛郡人刘毅、平昌人孟昶、任城人魏咏之、高平人檀凭之、琅邪人诸葛长民、太原人王元德、陇西人辛扈兴、东莞人童厚之等共同谋划起兵。时桓修弟桓弘为征虏将军、青州刺史,镇守广陵,刘道规为桓弘中兵参军,孟昶为主簿。刘裕暗中派刘毅至江北,起兵后与二人共杀桓弘;诸葛长民为豫州刺史刁逵左军府参军,刘裕令其杀刁逵,占据历阳;王元德、辛扈兴和童厚之则在京城活动,以为内应。

    是月,刘裕以游猎为由,与何无忌等人相聚,共有百余人。第二天清晨,京口(今江苏镇江)城开,刘裕与何无忌等袭杀桓修。刘毅与孟昶等人于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攻杀桓弘。刘裕被推为盟主。传檄文于京城:“夫治乱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值圣明。自我大晋,阳九屡构。隆安以来,难结皇室。忠臣碎于虎口,贞良弊于豺狼。逆臣桓玄,陵虐人鬼,阻兵荆郢,肆暴都邑。天未亡难,凶力繁兴,逾年之间,遂倾皇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沦,七庙毁坠。夏后之罹浞、豷,有汉之遭莽、卓,方之于玄,未足为喻。自玄篡逆,于今历年,亢旱弥时,民无生气。加以士庶疲于转输,文武困于造筑,父子乖离,室家分散,岂唯《大东》有杼轴之悲,《摽梅》有倾筐之怨而已哉!仰观天文,俯察人事,此而能久,孰有可亡!凡在有心,谁不扼腕。讳等所以叩心泣血,不遑启处者也。是故夕寐宵兴,援奖忠烈,潜构崎岖,险过履虎。辅国将军刘毅、广武将军何无忌、镇北主簿孟昶、兖州主簿魏咏之、宁远将军刘道规、龙骧将军刘籓、振威将军檀凭之等,忠烈断金,精贯白日,荷戈奋袂,志在毕命。益州刺史毛璩,万里齐契,扫定荆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奉迎主上,宫于寻阳。镇北参军王元德等,并率部曲,保据石头。扬武将军诸葛长民,收集义士,已据历阳。征虏参军庾赜之等,潜相连结,以为内应。同力协规,所在蜂起,即日斩伪徐州刺史安城王修、青州刺史弘首。义众既集,文武争先,咸谓不有一统,则事无以辑。讳辞不获已,遂总军要。庶上凭祖宗之灵,下罄义夫之力,翦馘逋逆,荡清京辇。公侯诸君,或世树忠贞,或身荷爵宠,而并俯眉猾竖,自效莫由,顾瞻周道,宁不吊乎!今日之举,良其会也。讳以虚薄,才非古人,接势于已替之机,受任于既颓之运。丹诚未宣,感慨愤跃,望霄汉以永怀,眄山川以增厉。授檄之日,神驰贼廷”(《宋书·武帝本纪》)。刘裕以孟昶镇守京口,自率部众1700余人,进驻竹里(今江苏句容北)。

    刘裕部初克建康时,桓修司马刁弘率文武佐吏前来救援。刘裕登上城楼对他说:“郭江州已奉乘舆反正于寻阳,我等并被密诏,诛除逆党,同会今日。贼玄之首,已当枭于大航矣。诸君非大晋之臣乎,今来欲何为”(《宋书·武帝本纪》)刁弘被刘裕唬住,只好收众而退。不久刘毅率部众赶到,刘裕急命他杀了刁弘。

    刘毅的兄弟刘迈原来也在建康。刘裕起兵讨桓玄后,曾派遣同谋周安穆前去通报刘迈,要他为内应。刘迈为人胆小怕事,他表面敷衍周安穆,内心却不敢应允。周安穆看破了他的心事,心中懊悔,害怕事情会因此泄露,于是急忙赶回报告刘裕。这时,桓玄任命刘迈为竟陵太守。刘迈不知如何是好,准备船只走马赴任。一日夜,刘迈接到了一封桓玄给他的信。信中问道“北府人情云何?卿近见刘讳何所道”(《宋书·武帝本纪》)刘迈阅信后惊恐万分,以为桓玄已经知道刘裕的阴谋了。第二天一早就把事情全盘托出。桓玄大惊,封刘迈为重安侯,既而一想,刘迈不抓住周安穆,使周安穆得以逃出,于是又把刘迈给杀死。

    桓玄以扬州刺史桓谦为征讨大都督。桓谦等主张迎击刘裕,桓玄则认为:“不然。彼兵速锐,计出万死。若行遣水军,不足相抗;如有蹉跌,则彼气成而吾事败矣!不如屯大众于覆舟山以待之。彼空行二百里,无所措手,锐气已挫,既至,忽见大军,必惊惧骇愕。我案兵坚阵,勿与交锋。彼求战不得,自然散走。此计之上也”(《宋书·武帝本纪》)。桓谦力争出击,桓玄乃遣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相继自建康北攻京口。桓玄自闻刘裕起兵,甚为忧惧,有人劝慰他:“刘等众力甚弱,岂办之有成,陛下何虑之甚!”桓玄说:“刘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摴蒲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宋书·武帝本纪》)。

    三月,刘裕与吴甫之在江乘(今江苏句容北)遭遇。吴甫之是桓玄骁将,其兵甚锐。刘裕手执长刀,大呼而冲,所向披靡,斩吴甫之。刘裕追至罗落桥(今南京东北)。皇甫敷率数千人迎战刘裕,宁远将军檀凭之与刘裕各率一部,檀凭之战死,其众溃退。而刘裕则进战弥厉,奋勇无比,斩皇甫敷。

    桓玄闻二将战死,大惧,再遣桓谦及游击将军何澹之屯兵东陵(覆舟山东北),侍中、后将军卞范之驻军覆舟山以西,合计兵力万人。刘裕令部队饱食后,弃余粮,轻装进至覆舟山以东,派老弱登山,张旗帜为疑兵,迷惑桓玄。桓玄急调武卫将军庾赜之率精兵出援各军。醒谦的士兵多为北府人,素畏伏刘裕,所以莫有斗志。刘裕与刘毅等将军队分为数队,突击桓谦军。刘裕身先士卒,将士无不死战,以一当百。时值东北风急,刘裕借风纵火,“鼓噪之音震京邑”(《宋书·武帝本纪》),桓谦大败。桓玄已无意再战,率其子侄乘船沿江南下。刘裕率军进入建康(今南京),并遣诸将追击桓玄。

    刘裕入建康后,屯石头城,立留台官,焚桓温神主于宣阳门外,重立晋新主在太庙中,以示自己是东晋的救世主。并诛杀桓氏宗族。桓玄司徒王谧与众人推裕领扬州,心不在此,辞不肯受。乃以王谧为侍中、领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王谧推裕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刘毅为青州刺史;何无忌为琅邪内史;孟昶为丹阳尹;刘道规为义昌太守。刘裕一下重兵在握,这才答应下来。

    桓玄当权时,接下来的是晋朝廷留下来的烂摊子,史称当时“百司纵弛,桓玄虽欲厘整,而众莫从之”(《宋书·武帝本纪》)。到刘裕时却截然不同,由于是众望听归,他“先以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二三日间,风俗顿改”(《宋书·武帝本纪》)。在刘裕主持下,朝廷内外确实有振兴气象。

    当初,刘裕家贫,一次刘裕与刁赌博,结果输了三万,刘裕还不起赌债,竟被刁缚在马桩上,受尽了耻辱。时王谧到刁逵家中拜访,见刘裕不凡,便对刘裕说:“卿当为一代英雄”(《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三》)。王谧替刘裕还了债,逵才放了刘裕。从此刘裕便和王谧交上了朋友,由于和王谧的这层关系,所以王谧虽为桓玄佐命之臣,刘裕并没有加害王谧。刘裕称帝后,对王氏家族甚厚,以至其几代不衰。

    当时,也有一些人瞧不起刘裕,认为他出身布衣,地位卑贱,例如尚书左仆射王愉的儿子王绥,本是江左冠族。王绥少有重名,他对刘裕颇不服气,对这一类人,刘裕都相继予以铲除。

    桓玄兵败后,逃至寻阳(今江西九江东北)。当月,挟持晋安帝继续西奔。刘裕、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等率诸军追讨。桓玄留将领何澹之等守湓口(今江西九江西北)。四月,刘裕加督江州诸军事。是月,桓玄进至江陵(今属湖北),增派将领庾稚祖、桓道恭率数千人与何澹之共守湓口。何无忌、刘道规兵至桑落洲(今江西九江东北)。何澹之随即率水师迎战。何无忌自知兵寡,遂采取集中兵力击敌之弱的方略,大破何澹之,一举攻克湓口,进占寻阳。桓玄集荆州兵力2万余人,率军东进,以梁州刺史苻宏为前锋,又派散骑常侍徐放先行,劝降刘裕。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等率众不足万人,自寻阳西上。五月,与桓玄遭遇于峥嵘洲(今湖北黄冈西北),刘毅等以少击众,又因风纵火,击败桓玄主力,其余部溃不成军,夜烧辎重而逃。

    义熙元年(405年)正月,刘毅等到达江津,破桓谦、桓振,收复了江陵。三月,晋安帝司马德宗也到达江陵,并下诏书:

    古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列贯三辰,神人代序,谅理本于造昧,而运周于万叶。故盈否时袭,四灵通其变;王道或昧,贞贤拯其危。天命所以永固,人心所以攸穆。虽夏、周中倾,赖靡、申之绩,莽、伦载窃,实二代是维,或乘资藉号,或业隆异世,犹诗书以之休咏,记策用为美谈。未有因心抚民,而诚发理应,援神器于已沦,若在今之盛者也。朕以寡昧,遭家不造,越自遘闵,属当屯极。逆臣桓玄,乘衅纵慝,穷凶恣虐,滔天猾夏。遂诬罔人神,肆其篡乱。祖宗之基既湮,七庙之飨胥殄,若坠渊谷,未足斯譬。

    皇度有晋,天纵英哲,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江九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徐青二州刺史,忠诚天亮,神武命世,用能贞明协契,义夫响臻。故顺声一唱,二溟卷波;英风振路,宸居清翳。暨冠军将军毅、辅国将军无忌、振武将军道规,舟旗遄迈,而元凶传首;回戈叠挥,则荆、汉雾廓。俾宣、元之祚,永固于嵩、岱;倾基重造,再集于朕躬。宗庙歆七百之祜,皇基融载新之命。念功惟德,永言铭怀。固已道冠开辟,独绝终古,书契以来,未之前闻矣。虽则功高靡尚,理至难文,而崇庸命德,哲王攸先者,将以弘道制治,深关盛衰。故伊、望膺殊命之锡,桓、文飨备物之礼,况宏征不世,顾邈百代者,宜极名器之隆,以光大国之盛。而镇军谦虚自衷,诚旨屡显。朕重逆仲父,乃所以愈彰德美也。镇军可进位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使持节、徐青二州刺史如故。显祚大邦,启兹疆宇”(《宋书·武帝本纪》)。

    诏书历数桓玄罪状,竭力称赞刘裕平定桓玄之乱中所立下的功绩,并封刘裕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使持节、徐青二州刺史如故。这样一来,刘裕的权力大增强。四月,刘裕镇守京口,改授都督荆、司等十六州诸军事,加领兖州刺史。

    此时,卢循已攻下番禺(今广州市),番禺地扼郁水(今珠江)入海口,华南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卢循自称平南将军,摄广州事。遣骁将徐道覆率军北上攻占始兴(今广东韶关西南)。卢循企图割据岭南,遂向东晋妥协,遣使称臣纳贡,以求得到晋廷承认。由于刘裕正全力消灭桓玄残余势力,无暇南顾,遂于四月,委任卢循为广州刺史,徐道覆为始兴相。

    义熙二年(406)十月,刘裕被封为豫章郡公。

    义熙五年(409年)正月,南燕帝慕容超嫌宫廷乐师不够,欲对东晋用兵掠取。二月,慕容超轻启边衅,进击东晋宿豫(今江苏宿迁东南),掠走百姓2500人。

    三月,刘裕上书请伐南燕,一是为抗击南燕,二是外扬声威。刘裕知道,要想取晋而代之,仅仅靠立功于东晋境内还不足以服众,要树立更高的威信只有北伐。东晋历史上,北伐向来是权臣立功业的好机会,除祖逖北伐没有私心,一心只想收复失地,统一河山外,其余的庾亮、庾翼和殷浩、桓温的北伐都带有借此建功立业,扩大势力影响的意图,刘裕当然也不例外。

    四月,刘裕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师溯淮水入泗水。五月,进抵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留船舰、辎重,改由陆路进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为防南燕以奇兵断其后,所过皆筑城垒,留兵防守。时有人对刘裕说:“燕人若塞大岘之险,或坚壁清野,大军深入,不唯无功,将不能自归,奈何?”刘裕说:“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虏获,退惜禾苗,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

    南燕主慕容超闻刘裕率军北伐,召群臣商讨对策。征虏将军公孙五楼认为:“吴兵轻果,利在速战,不可争锋。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然后徐简精骑二千,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敕段晖帅兖州之众,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余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逆战,此下策也。”公孙五楼这几条建议都是知己知彼的可行之策,但慕容超没有采纳,还将其建议逐一驳斥说:“今岁星居齐,以天道推之,不战自克。客主势殊,以人事言之,彼远来疲弊,势不能久。吾据五州之地,拥富庶之民,铁骑万群,麦禾布野,奈何芟苗徙民,鲜自蹙弱乎!不如纵使入岘,以精骑蹂之,何忧不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辅国将军广宁王贺赖卢苦谏不从。太尉桂林王慕容镇说:“陛下必以骑兵利平地者,宜出岘逆战,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为岘,自弃险固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慕容超仍是不从。

    六月,刘裕未遇抵抗,过莒县(今属山东),越大岘山。刘裕见燕兵不出,举手指天,喜形于色。部下不解,问:“公未见敌而先喜,何也?”,刘裕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余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

    慕容超先遣公孙五楼、贺赖卢及左将军段晖等,率步、骑兵5万进据临朐(今属山东)。慕容超得知晋兵已过大岘山,自率步骑4万继后。燕军至临朐,待刘裕军至,便留老弱之兵守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余者皆出。临朐城南有巨蔑水(今山东弥河),城大约有四十里。慕容超对公孙五楼说:“急往据之,晋军得水,则难击也”(《宋书·武帝本纪》)。公孙五楼率骑前出,欲控制巨蔑水(今山东弥河)。与晋军前锋孟龙符遭遇,公孙五楼战败退走。

    刘裕以战车4000辆分左右翼,兵、车相间,骑兵在后,向前推进。军令严肃,行伍齐整。晋军进抵临朐南,慕容超派精骑前后夹击。两军力战,胜负未决。参军胡籓献计说:“燕悉兵出战,临朐城中留守必寡,愿以奇兵从间道取其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刘裕纳其策,遣胡藩及咨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向弥率军绕至燕军之后,乘虚攻克临朐,当日即克。刘裕还声言轻兵自海道而至,慕容超大惊,单骑逃往城南左将军段晖营中。刘裕纵兵追击,大败燕军,段晖等十余将被斩。慕容超逃还广固。其良马、辇车、玉玺、豹尾等皆被晋军缴获,送往京师。刘裕乘胜追击北上,第二天进至广固,克其外城。慕容超退守内城。刘裕筑长围困之,围高三丈,穿堑三重。刘裕招降纳叛,争取民心,并就地取粮养战。慕容超被困于广固内城,先后遣尚书郎张钢、尚书令韩范,驰往后秦求援。

    七月,刘裕被加北青、冀二州刺史。南燕尚书垣遵、其弟京兆太守垣苗也率众前来归顺。刘裕治攻城器具,城中燕军说:“汝不得张纲,何能为也”(《宋书·武帝本纪》)。刘裕部下也对其说:“张纲有巧思,若得纲使为攻具,广固必可拔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时张纲正从后秦返回,被泰山太守申宣抓住送给了刘裕。刘裕把张纲囚在车中,让慕容超守城的将士看,并说:“刘勃勃大破秦军,无兵相救”(《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城内守军莫不失色。北方人民也荷戈负粮,前来援助晋军。

    是月,后秦主姚兴派卫将军姚强率步、骑兵1万,与洛阳(河南洛阳东北)守将姚绍汇合,统兵共救南燕。并遣使对刘裕说:“慕容见与邻好,又以穷告急,今当遣铁骑十万,径据洛阳。晋军若不退者,便当遣铁骑长驱而进。”刘裕识破姚兴虚张声势,不以为然地说:“语汝姚兴,我定燕之后,息甲三年,当平关、洛。今能自送,便可速来”(《宋书·武帝本纪》)!时刘穆之闻有秦使至,急忙来见刘裕,但使者已回。刘裕将所言之事告诉刘穆之,刘穆之担心地说:“常日事无大小,必赐与谋之。此宜善详之,云何卒尔便答?公所答兴言,未能威敌,正足怒彼耳。若燕未可拔,羌救奄至,不审何以待之?”刘裕笑著说:“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遣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此是其见我伐燕,内已怀惧,自张之辞耳”(《宋书·武帝本纪》)。不久,姚兴被夏主刘勃勃击败于贰城(今陕西黄陵西北),遂令姚强撤周长安(今西安西北)。慕容超久困于广固,不见后秦援兵,欲割大岘山以南与东晋、献良马千匹为条件,称藩于东晋,刘裕不允,日夜加紧攻城。南燕大臣张华、封恺、封融及尚书张俊相继降晋。

    九月,晋廷加刘裕为太尉、中书监,刘裕固辞。是月,刘裕又截获为借兵去后秦的韩范,使其绕城而行,以示后秦救兵无望,城内南燕守军惊恐。十月,张纲制成飞楼、冲车等各种攻城器具,“设诸奇巧,飞楼木幔之属,莫不毕备,城上火石弓矢,无所用之”(《宋书·武帝本纪》)。

    义熙六年(410年)二月,南燕贺赖卢、公孙五楼率军挖地道出击晋军,被击败,退回内城。刘裕率全军攻城,有人说:“今日往亡,不利行师。”刘裕说:“我往彼亡,何为不利”(《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遂四面攻城,南燕尚书悦寿打开城门迎降,晋军攻入广固内城。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走,被晋军追获,送至建康斩首,南燕灭亡。

    此战,刘裕善于料敌,利用燕军恃强弃险的失误,乘机攻击,以车制骑,在广固内城攻坚战中,又采取久围待其疲而后攻之的方略,将军事进攻与政治攻心相结合,稳扎稳打,掌握主动,一举获胜。

    刘裕在破城后,怒广固久攻不下,欲屠城,将守军妻女赏给将士。韩范劝阻说:“晋室南迁,中原鼎沸,士民无援,强则附之,既为君臣,必须为之尽力。彼皆衣冠旧族,先帝遗民;今王师吊伐而尽坑之,使安所归乎!窃恐西北之人无复来苏之望矣”(《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裕改容谢之,但仍杀王公以下三千人,没入家口万余,

    史学家司马光对刘裕此举很不满:“晋自济江以来,威灵不竞,戎狄横骛,虎噬中原。刘裕始劝王师剪平东夏,不于此际旌礼贤俊,慰抚疲民,宣恺悌之风,涤残秽之政,使群士向风,遗黎企踵,而更恣行屠戮以快忿心。迹其施设,曾苻、姚之不如,宜其不能荡壹四海,成美大之业,岂非虽有智勇而无仁义使之然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

    其实刘裕诛杀慕容氏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慕容氏在当时素以反叛称著,符坚就是前车之鉴,所以刘裕只杀燕国王公,而赦其民,免去了分裂之忧。司马光在评价符坚时,称其是妇人之仁,而此时又把刘裕不能荡壹四海,成美大之业”说成是因为滥杀无辜,实在是没有道理。

    在刘裕伐燕之时,义军名将徐道覆便劝卢循乘虚而出,卢循不从。徐道覆便亲至番禺劝说卢循:“本住岭外,岂以理极于此,正以刘公难与为敌故也。今方顿兵坚城之下,未有旋日。以此思归死士,掩袭何、刘之徒,如反掌耳。不乘此机而保一日之安,若平齐之后,小息甲养众,不过一二年间,必玺书征君。若刘公自率众至豫章,遣锐师过岭,虽复将军神武,恐必不能当也。今日之机,万不可失。既克都邑,倾其根本。刘公虽还,无能为也”(《宋书·武帝本纪》)。卢循纳其言。

    义熙六年(410年)二月,卢循义军乘晋都城建康兵力空虚之机,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西南)会合后,兵分两路北上进攻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东路由徐道覆率领,取道赣水(今赣江)而下,向寻阳(今江西九江西南)进军。西路由卢循率领,攻破桂阳(今湖南郴州)、湘东(今湖南衡阳)、长沙(今属湖南)诸郡,进至巴陵(今湖南岳阳)。义军北征之初进军顺利,徐道覆军连克南康(今江西赣州)、庐陵(今江西吉水北)。

    三月,晋镇南将军何无忌不听部下劝告,率军出战,结果于豫章(今南昌)当场战死,致使晋军全线崩溃,中外大震,晋廷一进准备北投刘裕,后知义军未至京城,才做罢。时刘裕已至下邳,以船载辎重,自率精锐南归。至山阳,闻何无忌战死,担心京城失守,遂昼夜兼行,并与数十人至淮上,向行人打听京城的消息。行人说:“贼尚未至,刘公若还,便无所忧也”(《宋书·武帝本纪》)。刘裕大喜。渡江时,风急浪大,部下都很担心,刘裕说:“若天命助国,风当自息;若其不然,覆溺何害”(《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即命登舟,舟移而风止。刘裕过江,至京口,朝廷见刘裕回来,这才放心。

    四月,刘裕至建康,京城戒严。时抚军将军刘毅准备南征。临行时,刘裕写信劝阻说:“吾往习击妖贼,晓其变态。贼新获奸利,其锋不可轻。今修船垂毕,当与弟同举。克平之日,上流之任,皆以相委”(《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还派毅从弟籓去劝阻。刘裕不但不从,反而大怒,对刘:“往以一时之功相推耳,汝便谓我真不及刘裕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于是投书于地,率舟师2万自姑孰溯江而上,进兵寻阳。

    徐道覆闻刘毅至,急告示卢循说:“毅兵众甚盛,成败事系之于此,宜并力摧之。若此克捷,天下无复事矣。根本既定,不忧上面不平也”(《宋书·武帝本纪》)。卢循接受徐道覆建议,停止进攻江陵,顺江而下,与徐道覆联兵共击刘毅军。

    五月,卢、徐率义军10万、战船千艘与刘毅军战于桑落洲(今江西九江东北),晋军大败,部众多被义军俘获,刘毅带从数百人陆上逃走,所弃辎重堆积如山,义军乘胜直逼建康(今南京市)此时,北归将士多有伤病,建康守军不过数千,而义军则“战士十余万,舟车百里不绝。奔败还者,并声其雄盛”(《宋书·武帝本纪》)。处绝对优势。但卢循得知刘裕已回师建康,心中惧怕,便动摇了直攻建康的决心。徐道覆坚持己见,当卢循采纳徐道覆的意见,率兵东下进攻建康时,战机已被贻误。

    此时,刘裕在京城招募新兵,强了兵力,并调整了部署,增强了防卫。时有人建议分兵防守各个要塞,刘裕认为不可,他说:“贼众我寡,若分兵屯,则人测虚实。且一处失利,则沮三军之心。今聚众石头,随宜应赴,既令贼无以测多少,又于众力不分。若徒旅转集,徐更论之耳”(《宋书·武帝本纪》)。

    晋廷闻刘毅战败,人情恟惧。孟昶、诸葛长民准备让皇帝过江,刘裕不从。当初何无忌、刘毅出兵时,孟昶便说二人必败,后果然应其言。如今又说刘裕抵抗不了义军的进攻,所以很多人都相信。但也有一些人不同意孟昶做法,中兵参军王仲德便对刘裕说:“明公命世作辅,新建大功,威震六合,妖贼乘虚入寇,既闻凯还,自当奔溃。若先自遁逃,则势同匹夫,匹夫号令,何以威物!此谋若立,请从此辞”(《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刘裕听后很是高兴。后孟昶固请不止,刘裕说:“今重镇外倾,强寇内逼,人情危骇,莫有固志。若一旦迁动,便自瓦解土崩,江北亦岂可得至!设令得至,不过延日月耳。今兵士虽少,自足以一战。若其克济,则臣主同休;苟厄运必至,我当以死卫社稷,横尸庙门,遂其由来以身许国之志,不能远窜于草间求活也。我既决矣,卿勿复言”(《宋书·武帝本纪》)!孟昶恐晋军必败,便请死,刘裕怒道:“卿且申一战,死复何晚”(《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孟昶刘裕不能用其言,便上表说:“臣裕北讨,众并不同,唯臣赞裕行计,致使强贼乘间,社稷危逼,臣之罪也。今谨引分以谢天下”(《宋书·武帝本纪》)。然后饮毒而死。

    卢循至淮口,见百姓隔水望义军,刘裕奇怪,问参军张劭,张劭说:“若节钺未反,民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贼若于新亭直进,其锋不可当,宜且回避,胜负之事未可量也;若回泊西岸,此成禽耳”(《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时徐道覆便劝卢循“于新亭至白石,焚舟而上,数道攻之”(《晋书·卢循传》)。但卢循多谋少断,做事求万无一失,便对徐道覆说:“大军未至,孟昶便望风自裁;以大势言之,自当计日溃乱。今决胜负于一朝,干没求利,既非必克之道,且杀伤士卒,不如按兵待之。”徐道覆见卢循如此,叹息道:“我终为卢公所误,事必无成;使我得为英雄驱驰,天下不足定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

    时刘裕登石头城望卢循军,初见引军向新亭,刘裕大惊失色。不久又回到蔡洲,刘裕这才放心。又用虞丘之计,伐树栅石头淮口,修治越城,筑查浦、药园、廷尉三垒,皆以兵守之。冠军将军刘敬宣屯北郊,辅国将军孟怀玉屯丹阳郡西,建武将军王仲德屯越城,广武将军刘默屯建阳门外。

    六月,晋廷以刘裕为太尉、中书监、加黄钺,刘裕受黄钺,其余固辞。

    义军兵临建康两月,屡遭挫败,兵疲粮乏。七月初,卢循放弃攻取建康计划,决定退回寻阳,西进江陵。刘裕派辅国将军王仲德、广川太守刘钟、河间内史兰陵蒯恩、中军咨议参军孟怀玉等率军追击。

    八月,刘裕还东府,大治水军,并建“皆舰重楼,高者十余丈”(《宋书·武帝本纪》)。遣建威将军会稽孙处、振武将军沈田子率3000人自海上袭番禺。众人认为“海道艰远,必至为难,且分撤见力,非目前之急。”刘裕不从,并对孙处说:“大军十二月之交必破妖虏,卿至时,先倾其巢窟,使彼走无所归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

    十月,裕帅兖州刺史刘籓、宁朔将军檀韶、冠军将军刘敬宣等南击卢循。是月,徐道覆所率3万义军攻江陵,遭晋军夹击,损兵万余人,退还湓口(今江西九江境)。

    十一月,孙处等所率军水军从海道至番禺,趁大雾四面而攻之,当日即克其城,完成了对义军的战略包围。是月,刘裕至雷池,卢循扬声不攻雷池,但被刘裕识破,并派王仲德率水师于吉阳断其后路

    十二月,刘裕进军大雷(今安徽望江)。卢循、徐道覆率数万义军沿江而下,“前后相抗,莫见舳舻之际(《宋书·武帝本纪》)。刘裕率轻利斗舰出战,又以步骑屯于西岸,投火焚船,大败义军。卢循等回寻阳准备逃往豫章,故在左里(今江西都昌西北左蠡山下)做栅。刘裕进至左里,不得进,遂率军力战,再破义军,卢循单舸而逃,义军投水死者达万余人。刘裕遣刘籓、孟怀玉率军追击卢循、徐道覆得分率残兵数千向始兴和番禺撤退。

    义熙七年(411)正月,刘裕回到京城。改授大将军、扬州牧,给班剑二十人,本官悉如故,刘裕固辞。

    二月,刘藩、孟怀玉所部至岭南,攻破始兴城,徐道覆战死。三月,卢循率义军攻番禺,晋将孙处据城固守,相持20余日不克。四月,刘藩、沈田子所部晋军南下救援番禺,内外夹击,大破攻城义军,杀义军万余人。卢循率众西走,沈田子、孙处率军追之,又破卢循于苍悟(今广西梧州)、郁林(今广西桂平)、宁浦(今广西横县西),晋军穷追不舍,连破义军。卢循率残部3000余人袭取合浦(今广西境),与在九真(今越南清化)起兵抗晋的李逊、李脱所领导的俚、僚等少数民族5000余人联合进攻交州(今越南北宁仙游东)与晋交州刺史杜慧度激战,遭火攻溃败,卢循投河自尽,坚持十余年的孙恩、卢循起义彻底失败。

    刘裕在镇压孙恩、卢循起义中,凭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从一名普通的军官升到晋军的最高军事统帅,并多次救廷于危难之中,使他获取了足够的政治资本,也为将来取代晋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月,刘裕始受太尉、中书监,执掌晋廷大权。晋朝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宋书·武帝本纪》)。刘裕当权后,“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宋书·武帝本纪》)

    义熙八年(412年)四月,晋廷以刘裕为豫州刺史,以后将军豫州刺史刘毅为卫将军、都督荆、宁、秦、雍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此时,刘裕权倾朝野,只有豫州刺史刘毅对刘裕有很大危胁,刘毅与刘裕共同起兵兴复晋室,屡立战功,威名仅次于刘裕。刘毅不像刘裕那样不学无术,颇涉文雅,所归附他的清望之士也非常多。内乱平息后,二人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刘毅性刚愎,不甘屈居太尉刘裕之下,但自从桑落洲败于义军后,一蹶不振,便暗中积蓄实力,图谋朝权。

    刘毅任荆州刺史后,便对想拉拢左卫将军刘敬宣,对其说:“吾忝西任,欲屈卿为长史南蛮,岂有见辅意乎?”刘敬宣害怕,便告诉了刘裕,刘裕笑著说:“但令老兄平安,必无过虑”(《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六》)

    不久,刘毅又想兼督交、广二州,刘裕同意。刘毅又以党羽郗僧施为南蛮校尉后军司马,毛修之为南郡太守,刘裕也同意。时宁远将军胡籓提醒刘裕:“公谓刘卫军终能为公下乎?”刘裕默然,良久不语,问:“卿谓何如?”胡籓说:“连百万之众,攻必取,战必克,毅固以此服公。至于涉猎传记,一谈一咏,自许以为雄豪;以是搢绅白面之士辐凑归之。恐终不为公下,不如因会取之。”但刘裕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便说:“吾与毅俱有克复之功,其过未彰,不可自相图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六》)

    九月,刘毅至江陵,偶染疾病,郗僧施等恐刘毅死后,不能自保,便劝刘毅上书请调其堂弟、兖州刺史刘藩为副手,刘裕假意应允。刘藩自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入建康(今南京)。刘裕借机以皇帝诏书,陈列刘毅反叛之罪,指出刘藩与之共谋不轨,勒令刘藩及刘毅党羽尚书仆射谢混自杀。

    十五日,刘裕率诸军自建康出发,以参军王镇恶、龙骧将军蒯恩为前锋。二十九日至姑孰(今安徽当涂),刘裕调整部署后,还告诫王镇恶说:“若贼知吾上,比军至,亦当少日耳。政当岸上作军,未办便下船也。卿至彼,深加筹量,可击,便烧其船舰,且浮舸水侧,以待吾至。慰劳百姓,宣扬诏旨并赦文、及吾与卫军府文武书。罪止一人,其余一无所问。若贼都不知消息,未有备防,可袭便袭。今去,但云刘兖州上”(《宋书·王镇恶列传》)。

    王镇恶昼夜兼程,并伪称是刘藩西上。十月二十二日,王镇恶抵达豫章口(今湖北江陵东南),距江陵城20里,弃船步行进军。船上留少数人竖旗击鼓,显示大军在后。又遣人烧毁江津(今湖北沙市东南)刘毅船舰,断其退路。王镇恶则率军突进江陵城。两军混战。刘毅军得知刘裕兵到,战无斗志,溃散逃走。王镇恶遣人送诏书及赦文与刘毅,刘毅焚而不视,与司马毛惰之等督士卒力战。王镇恶恐其作困兽斗,遂引军出围金城(今内城),故网开南门。刘毅恐有埋伏,乘夜率300余人由北门突围,投奔牛牧佛寺,为僧人所拒,遂自缢而死。自此,刘裕除掉了身边最大的隐患。

    十一月,刘裕至江陵,杀郗僧施。为安抚人心,刘裕下书:“夫去弊拯民,必存简恕,舍网修纲,虽烦易理。江、荆凋残,刑政多阙;顷年事故,绥抚未周。遂令百姓疲匮,岁月滋甚,财伤役困,虑不幸生。凋残之余,而不减旧,刻剥征求,不循政道。宰莅之司,或非良干,未能菲躬俭,苟求盈给,积习生常,渐不知改。近因戎役,来涉二州,践境亲民,愈见其瘼;思欲振其所急,恤其所苦。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州郡县屯田池塞,诸非军国所资,利人守宰者,今一切除之。州郡县吏,皆依尚书定制实户置。台调癸卯梓材,庚子皮毛,可悉停省,别量所出。巴陵均折度支,依旧兵运。原五岁刑已下,凡所质录贼家余口,亦悉原放”(《宋书·武帝本纪》)。果然效果甚好。

    除掉刘毅后,刘裕又除掉了诸葛长民。诸葛长民也是与刘裕一同起兵抗击桓玄的,所以资格很高。刘毅被杀后,诸葛长民感到自己处境危险。十一月,对自己亲信感慨道:“昔年醢彭越,今年诛韩信,祸其至矣”(《宋书·武帝本纪》)。于是开始密谋作乱,刘裕召他到建康,他托故不行。后来刘裕设计,将诸葛长民和其弟诸葛黎民一起杀死,又解除了一隐患。

    十二月,晋太尉刘裕力排众议,任用资历尚轻的西阳太守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率宁朔将军臧熹、河间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刘钟等2万人,自江陵(今属湖北)征讨蜀地割据势力谯纵。在与朱龄石商讨军情时,刘裕说:“刘敬宣往年出黄虎,无功而退。贼谓我今应从外水往,而料我当出其不意犹从内水来也。如此,必以重兵守涪城以备内道。若向黄虎,正堕其计。今以大众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内水,此制敌之奇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六》)。并交给朱龄石一封书函,认其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后再打开。是月,刘裕被加为太傅、扬州牧。

    义熙九年(413年)六月,朱龄石兵至白帝城,打开刘裕密令,上面写道:“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臧熹从中水取广汉,老弱乘高舰十余,从内水向黄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六》)。朱龄石遂按刘裕之令,以主力从外水(今四川成都市府河及其下游岷江)攻取益州(今成都);臧熹从中水(今四川沱江)攻取广汉(今四川射洪南),老弱者乘战舰十余艘从内水(今涪江及其下游嘉陵江)向黄虎(今四川射洪境),各军倍道兼行。成都王谯纵果然如刘裕所料,命谯道福率重兵镇守涪城(今四川三台西北),以备内水。在部署上,谯纵败局已定。朱龄石兵抵平模(今四川彭山东),离成都200里,谯纵命秦州刺史侯晖、尚书仆射谯诜率兵万余扎营平模,夹岷江岸筑垒拒守。

    七月,朱龄石听从刘钟建议,不失战机,力克北城,斩侯晖、谯诜,转攻南城,南城自溃。朱龄石率军舍船登陆前进;臧熹至牛脾(今四川简阳西),击斩蜀大将谯抚之。谯小苟率军自打鼻山(今彭山南岷江西岸)溃退。谯纵军诸营望风而走。尚书令马耽,封存府库,以待晋军接攻。谯纵弃城投奔谯道福,被谯道福斥责,走投无路,自杀。朱龄石进入益州。谯道福无奈之际,投奔僚人部落,后被晋军俘斩。三月,

    刘裕不仅以武功显赫于当时,而且在一些政治措施上,他也很有建树,这些为他日后称帝打下了基础。当时晋朝“山湖川泽,皆为豪强作专,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宋书·武帝本纪》)。刘裕认为这对百姓不利,于是“禁断之”。

    时民居未一,刘裕便于是年三月上表:“臣闻先王制治,九土攸序;分境画疆,各安其居;在昔盛世,人无迁业,故井田之制,三代以隆。秦革斯政,汉遂不改;富强兼并,于是为弊。然九服弗扰,所托成旧,在汉西京,大迁田、景之族,以实关中,即以三辅为乡闾,不复系之于齐、楚。自永嘉播越,爰托淮、海,朝有匡复之算,民怀思本之心,经略之图,日不暇给。是以宁民绥治,犹有未遑。及至大司马桓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自兹迄今,弥历年载,画一之制,渐用颓弛。杂居流寓,闾伍弗修,王化所以未纯,民瘼所以犹在。臣荷重任,耻责实深,自非改调解张,无以济治。夫人情滞常,难与虑始,所谓父母之邦以为桑梓者,诚以生焉终焉,敬爱所托耳。今所居累世,坟垄成行,敬恭之诚,岂不与事而至。请准庚戌土断之科,庶子本所弘,稍与事著。然后率之以仁义,鼓之以威武,超大江而跨黄河,抚九州而复旧土,则恋本之志,乃速由于当年,在始暂勤,要终所以能易。伏惟陛下,垂矜万民,怜其所失,永怀《鸿雁》之诗,思隆中兴之业。既委臣以国重,期臣以宁济,若所启合允,请付外施行”(《宋书·武帝本纪》)。于是依界土断。这些措施,使刘裕在百姓心中,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义熙十年(414年)时,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在江陵,颇得江、汉民心,遭到刘裕妒恨。刘裕还又厌恶其子谯王司马文思在京都建康(今南京)惹事,遂于义熙十一年(415年)正月,逮捕司马休之次子司马文宝等,命其自杀。同时以纵子凶暴为名,发兵西上,征伐司马休之。二十七日,兵出建康。

    二月,司马休之上书陈述刘裕罪状,举兵迎战。雍州刺史鲁宗之与其子竟陵太守鲁轨,起兵响应。刘裕命参军檀道济、朱超石率步、骑兵出襄阳,以江夏太守刘虔之屯兵三连(今湖北安陆西),架桥筹粮以待檀道济。鲁轨乘虚袭杀刘虔之。刘裕以女婿、振威将军徐逵之,统领参军蒯恩、王允之、沉渊子为前锋,出江夏口(江水夏水合口处,今湖北监利西)。于破冢(今湖北江陵东南)中鲁轨埋伏,兵败,徐逵之、王允之、沉渊子相继战死,鲁轨再攻蒯恩,不克退走。刘裕军抵马头(今湖北公安西北),闻徐逵之战死,于三月率诸军渡江。鲁轨及司马休之子司马文思率兵4万,据岸列阵。刘裕逼迫建武将军胡藩强行沿悬崖攀登上岸,后续部众奋勇力战,击退司马文思,刘裕率军乘胜猛攻,大败司马休之,继克江陵。五月,鲁轨在石城(今湖北钟祥)被刘裕部将阆中侯赵伦之、太尉参军沈林子击败。司马休之、鲁宗之救援不及,遂与鲁轨逃奔后秦。武陵内史王镇恶等追至国境而还。

    是月,加刘裕太傅、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其弟兖、青二州刺史刘道怜为都督荆、湘、益、秦、宁、雍七州诸军事、骠骑将军、荆州刺史。刘道怜为人贪鄙,无才能,刘裕便以中军长史晋陵太守谢方明为骠骑长史、南郡相,刘道怜府中之事皆咨决于谢方明。八月,刘裕回建康,固辞太傅、州牧,其余受命。以长子刘义符为兖州刺史。

    义熙十二年(416年)正月,加刘裕平北将军、兖州刺史,增都督南秦州,共计二十二州,以刘义符为豫州刺史。二月,又加刘裕中外大都督。

    刘裕自灭南燕后,便有进图关中、洛阳之志,后因内忧不断,便没有完成自己的愿望。此时,内乱已平,后方无忧,便准备北伐后秦。后秦是由羌族贵族姚苌建立的,历来威胁东晋。刘裕在攻灭南燕和益州割据势力后,谋伐后秦。正月,后秦国主姚兴派兵攻东晋雍州(治今湖北襄阳),被雍州刺史赵伦之击败。为晋提供了北伐的借口。二月,后秦国主姚兴病死,太子姚泓即位,兄弟争位相杀,关中骚乱。四月,西秦主乞伏炽磐侵犯秦边。六月,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北)匈奴部落聚众叛乱。同时,夏国赫连勃勃乘机起兵扰秦边境。后秦因此内外交困,国力大减。

    八月,刘裕兴师伐秦。以其长子刘义符和亲信刘穆之等留守建康(今南京),亲率大军,兵分五路征讨后秦。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率步兵为前锋,自淮、肥一带向许昌、洛阳(今河南许昌东、洛阳东北)方向进攻;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率水军,趋石门(今河南荥阳北),自汴水入河水(今黄河);直指洛阳;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藩率部由襄阳赴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策应洛前锋主力,从南面进攻洛阳;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率部由襄阳趋武关(今陕西商南西南),牵制关中的后秦军;冀州刺史王仲德统领前锋诸军,经泗水开巨野泽(今山东巨野北)入河水(今黄河)。

    九月,刘裕率大军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各路晋军进展顺利。刘裕加领徐州刺史。当时,后秦于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以东置有豫,徐、兖三州,屯兵薄弱,且缺乏防备。晋将王镇恶、檀道济进入后秦境,连战告捷。秦将王苟生献漆丘(今河南商丘东北)降王镇恶,徐州刺史姚掌以项城(今河南沈立)降檀道济。其它要点屯守兵力,亦望风降附。檀道济又破新蔡(今属河南),执杀太守董遵,进克中原重镇许昌,擒获秦颍川太守姚垣及大将杨业。沈林子自汴入黄河,攻克仓垣(今河南开封西北),击降后秦兖州刺史韦华。王仲德率水军入黄河,借道北魏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守将尉建率众弃城北渡黄河西走。王仲德进屯滑台。

    十月,王镇恶、檀道济会师成皋(今荥阳西北)。后秦阳城、荥阳(今荥阳东北)二城皆降。镇守洛阳的后秦征南将军姚洸求救于长安。后秦主姚泓派越骑校尉阎生率骑兵3000人,武卫将军姚益男率步兵1万前往助守。同时遣并州牧姚懿自蒲阪(今山西水济西南)进屯陕津(即茅津,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黄河上)为后援。洛阳守将姚洸拒纳部将赵玄集中兵力,固守金墉(今洛阳东北),以待援军建议,分兵扼守各处险要:命宁朔将军赵玄率千余人南守柏谷坞(今河南偃师东南),广武将军石无讳东守巩城(今河南巩县西南)。不久,成皋、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守军相继降晋。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等长驱而进。石无讳退还洛阳,赵玄战死。檀道济进逼洛阳,姚洸出降,秦军4000余人被俘。后秦援军阎生、姚益男等得知洛阳失陷,不敢往援。晋军占领洛阳。西秦主乞伏炽磐遣秦州刺史王松寿据马头(今甘肃礼县东北),紧逼后秦上邦(今甘肃天水)。

    这时刘裕认为自己功劳甚高,便于十一月派左长史王弘还建康,“讽朝廷求九锡”(《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七》)。时刘裕的心腹刘穆之在建康掌留任,看见刘裕居然如此无赖,感到为他羞愧,因之发病。

    十二月,晋廷见刘裕功高难治,只好下诏以刘裕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位在诸侯王上,领征西将军,司、豫、北徐、雍四州刺史。刘裕原先让王弘还建康求九锡用意大概是想探探朝廷态度,现朝廷果然能如他的意,他反倒感到自己有些操之过急了,所以没有敢接受朝廷之封。

    是月,西秦主乞伏炽磐遣使至刘裕处求击后秦以自效。刘裕封乞伏炽磐为平西将军、河南公。后秦在洛阳被占后,正准备派兵增援潼关,未想到接连发生两起内乱,只得将兵抽回。

    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刘裕留子彭城公刘义隆镇守彭城,亲率水军自彭城西进。刘裕原令前锋诸军到达洛阳后,等待后续大军会合再前进;但王镇恶见后秦内乱,潼关空虚,便机断而行,于二月乘胜进击渑池(今河南洛宁西),遣毛德祖攻蠡吾城(今河南洛宁西北)、引兵疾趋潼关。檀道济、沈林子则从陕县(今属河南)以北渡黄河,攻拔襄邑堡(今山西平陵境),再攻秦并州刺史尹昭于蒲阪,不克,转攻匈奴堡(今山西临汾一带),为姚成都所败。蒲阪城坚兵多,一时难下。檀道济等挥师南下,与王镇恶会师并力攻潼关。

    三月,晋军夺取潼关,乘胜追击。后秦姚绍引兵出战失利,损兵千余,退驻定城(今潼关西),依险拒守。后秦军先后两次派兵断晋军粮道,封锁水路,均被沈林子部所败。是月,刘裕率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准备逆黄河西上,北魏因滑台丢失而倍防刘裕。魏帝拓跋嗣不听谋臣崔浩之言,不肯借道,反以司徒长孙嵩督山东诸军事,遣振威将军娥洁、冀州刺史阿薄干,率步骑兵10万屯黄河北岸。北魏还以数千骑兵,缘黄河北岸随刘裕军西行,不时袭扰,迟滞晋军西进。

    四月,刘裕令部分军队渡过黄河,为了对抗北魏的精锐骑兵,在此摆成了军事史上著名的“却月阵”。史书上对“却月阵”的记载如下:“裕遣白直队主丁旿帅仗士七百人、车百乘,渡北岸,去水百余步,为却月阵,两端抱河,车置七仗士,事毕,使竖一白毦;魏人不解其意,皆未动。裕先命宁朔将军朱超石戒严,白毦既举,超石帅二千人驰往赴之,赍大弩百张,一车益二十人,设彭排于辕上。魏人见营阵既立,乃进围之;长孙嵩帅三万骑助之,四面肉薄攻营,弩不能制。时超石别赍大锤乃槊千余张,乃断槊长三四尺,以锤锤之,一槊辄洞贯三四人。魏兵不能当,一时奔溃,死者相积;临陈斩阿薄干,魏人退还畔城。超石帅宁朔将军胡籓、宁远将军刘荣祖追击,又破之,杀获千计”(《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

    “高祖乃遣白直队主丁旿,率七百人,及车百乘,于河北岸上,去水百余步,为却月阵,两头抱河,车置七仗士,事毕,使竖一白毦。虏见数百人步牵车上,不解其意,并未动。高祖先命超石驰往赴之,并赍大弩百张,一车益二十人,设彭排于辕上。虏见营阵既立,乃进围营。超石先以软弓小箭射虏,虏以众少兵弱,四面俱至。嗣又遣南平公托跋嵩三万骑至,遂内薄攻营。于是百弩俱发,又选善射者丛箭射之,虏众既多,弩不能制。超石初行,别赍大锤并千余张槊,乃断槊长三四尺,以锤锤之,一槊辄洞贯三四虏,虏众不能当,一时奔溃。临阵斩阿薄干首,虏退还半城。超石率胡籓、刘荣祖等追之,复为虏所围,奋击尽日,杀虏千计,虏乃退走。高祖又遣振武将军徐猗之五千人向越骑城,虏围猗之,以长戟结阵。超石赴之,未至,悉奔走”(《宋书·朱超石列传》)

    刘裕凭“却月阵”,以2000步兵破魏军3万精锐骑兵,显示了强大的威力,是军事史上以步制骑的著名战例。其实,刘裕并不是第一次摆阵,在北伐南燕时,刘裕“有车四千两,分车为两翼,方轨徐行,车悉张幔,御者执槊,又以轻骑为游军。军令严肃,行伍齐整”(《宋书·武帝本纪》)。燕军骑兵来袭,无功而返。

    魏帝拓跋嗣闻魏军大败,方信崔浩之言,便按兵以待,只监视晋军行动。在潼关方向,后秦姚绍再一次遣长史姚洽、宁朔将军安鸾、护军姚墨蠡、河东太守唐小方率众2000进趋黄河以北九原(今山西新绛北),设立河防,以断绝檀道济、王镇恶之粮援,被沈林子击破,将士被杀殆尽。姚绍闻姚洽败死,发病身亡。东平公姚瓒代姚绍行使兵权,引兵攻袭沈林子,被沈林子击败。不久,刘裕抵达洛阳。

    五月,齐郡太守王懿降魏,便上书魏帝说:“刘裕在洛,宜发兵绝其归路,可不战而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拓跋嗣觉得有理。时崔浩在魏帝旁边,魏帝便问崔浩:“刘裕伐姚泓,果能克乎?”崔浩回答说能。魏帝问其故,崔浩说:“昔姚兴好事虚名而少实用,子泓懦而多病,兄弟乖争。裕乘其危,兵精将勇,何故不克!”魏帝又问:“裕才何如慕容垂?”崔浩说:“胜之。垂藉父兄之资,修复旧业,国人归之,若夜虫之就火,少加倚仗,易以立功。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魏帝接著又问:“裕既入关,不能进退,我以精骑直捣彭城、寿春,裕将若之何?”崔浩说:“今西有屈丐,北有柔然,窥伺国隙。陛下既不可亲御六师,虽有精兵,未睹良将。长孙嵩长于治国,短于用兵,非刘裕敌也。兴兵远攻,未见其利,不如且安静以待之,裕克秦而归,必篡其主。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虽留兵守之,人情未洽,趋尚不同,适足为寇敌之资耳。愿陛下按兵息民以观其变,秦地终为国家之有。可坐而守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经崔浩一番精辟的分析,魏帝觉得言之有理,这才没有出兵攻晋。

    七月,刘裕由洛阳到达陕城。沈田子、傅弘之入武关,秦守将弃城而走。沈田子进驻青泥(今陕西兰田)。秦主姚泓遣给事黄门侍郎姚和都屯蛲柳(今侠西兰田境)以拒沈、傅。

    八月,刘裕到阌乡(今河南灵宝乡)。沈田子等将攻峣柳,姚泓欲率军击刘裕,恐沈田子等袭击其后,遂先击沈田子,然后以倾国之兵东出。姚泓率步骑数万人至青泥。沈田子军仅千余人,沈田子先发制敌,乘后秦营阵未立,首先出击,激励战士奋战,大败后秦兵,斩万余人。姚泓逃还灞上(今西安东)。不久,刘裕至潼关,命河东太守朱超石、振武将军徐猗之合攻蒲阪,被后秦平原公姚璞与姚和都重创,徐猗之战死。朱超石败退潼关。

    此时,晋军进攻受阻,王镇恶请求率水军自黄河进入渭水,直逼长安,刘裕同决。王镇恶入渭水后,后秦恢武将军姚难自香城(今陕西朝邑东)回救长安。王镇恶率兵追击。姚泓从灞上引兵回屯石桥(今长安城洛门东北),援接姚难。镇北将军姚强与姚难在泾上(今泾河入渭之口)汇合,共拒王镇恶。王镇恶遣毛德祖进击,破之。姚强战死,姚难逃往长安。姚瓒退守郑城(今陕西华县)。刘裕遂挥师进逼秦军。姚泓急遣姚丕守渭桥(今长安城北),辅国将军胡翼度守城东北之石积,姚瓒守灞东(灞水以东)。姚泓则自屯逍遥园(长安城西)。八月二十三日,王镇恶军到达渭桥,弃舟上岸,攻姚丕,大破之。姚泓与姚瓒引兵来救,遇姚丕部败退,自相践踏,不战而溃。姚泓单骑还宫,王镇恶自平朔门(长安北门)攻入长安。姚泓出降。后秦灭亡。

    此战,刘裕善择战机,部署周密,军事政治处置得当;攻长安时以偏师入武关,派水军溯渭水西进,配合主力,适时出击,水陆各军配合密切,终获全胜。

    九月,刘裕至长安。当时长安城内物资丰富,币藏盈积。刘裕将一部分浑仪、土圭等献给朝廷,其余珍宝珠玉则分给将帅,他还在长安谒汉高祖刘邦陵,大会文武于未央殿。

    十一月,留守江南的刘穆之病故,朝中空虚。当初,刘裕准备攻下关中后,在经略西北。此时,晋军将士都久战思归,都不想留下。刘裕也怕江南出事,便决议东反。留次子,年仅十二岁的桂阳公刘义真为安西将军,雍秦二州刺史,镇守长安;王镇恶以征虏将军领安西司马、冯翊太守。委以守御之任。

    由于王镇恶的祖父王猛为前秦丞相多年,甚得人心,而王镇恶又新立大功,所以晋军皆忌之。沈田子素与王镇恶不和,便于傅弘之多次对刘裕说:“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刘裕说:“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刘裕私下对沈田子说:“钟会不得遂其乱者,以有卫瓘故也。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

    史学家司马光在评论此事时说:“‘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士,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荀子曰:‘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信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

    十二月,刘裕离开长安。刘裕此举,便关中百姓非常失望。因为长安自316年被匈奴人刘曜占领后,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三秦父老闻裕将还,诣门流涕诉曰:“残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贺。长安十陵是公家坟墓,咸阳宫殿是公家室宅,舍此欲何之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但刘裕对夺取皇位已是急不可耐了。

    时夏主赫连勃勃强盛,见刘裕至长安,不敢妄动,但仍秣马厉兵,训养士卒,进据安定(今甘肃泾川北)。后秦岭北诸郡县也皆降于夏国。等大军东还,赫连勃勃便问大臣王买德:“腾欲取关中,卿试言其方略。”王买德对刘裕进行了一番分析:“关中形胜之地,而裕以幼子守之。狼狈而归,正欲急成篡事耳,不暇复以中原为意。此天以关中赐我,不可失也。青泥、上洛,南北之险要,宜先遣游军断之;东塞潼关,绝其水陆之路;然后传檄三辅,施以威德,则义真在网罟之中,不足取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

    刘裕东还后,即以其子抚军大将军赫连瑞都督前锋诸军事,率骑兵2万,直奔长安;前将军赫连昌屯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切断晋军水陆通道;抚军右长史王买德进驻青泥(今陕西蓝田),赫连勃勃率大军为后继。

    晋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赫连瑞兵至渭水北岸,关中降民甚众。此时,晋大将间发生内讧,相互倾轧。沈田子杀王镇恶,王惰又杀沈田子。冠军将军毛惰之代王镇恶为安西司马。傅弘之于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大败赫连瑞军,追击至寡妇渡(今甘肃庆阳北),斩俘甚众。夏军损失惨重,遂撤退。十月,东晋兼雍、东秦二州刺史刘义真受左右教唆,又杀王惰。王惰被杀,人心惊骇离散,局势难以控制。刘义真大为不安,把外地驻军调进长安防守。关中郡县均降夏国。赫连瑞乘夜袭长安,不克。赫连勃勃率大军进据咸阳,并断绝长安对外联系。长安陷于重围,刘裕召刘义真东归建康(今南京),遣相国右司马朱龄石代镇长安。十一月,朱龄石至长安,刘义真携辎重东去。赫连瑞率兵3万追击刘义真。至青泥,晋军大败。傅弘之、蒯恩与毛惰之均被夏抚军右长史王买德所擒。刘义真只身逃回。朱龄石被长安百姓驱逐,逃奔潼关。赫连勃勃遂入长安。长安得而复失,仅一年时间,但此时的刘裕已无暇顾及了。

    义熙十四年(418年)六月,刘裕受封为相国、宋公、九锡之命。这一次,刘裕没有推辞,因为刘裕认为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已经成熟,取代晋室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十二月,刘裕缢死晋安帝司马德宗,改立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为帝。

    元熙元年(419年)七月,刘裕受进爵之命,十二月,又加殊礼。

    永初元年(420年)六月,刘裕迫使司马德文禅位给自己,正式称帝,国号为宋,改元永初,定都建康,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也进入了一个暂新的时期——南北朝时期。

    刘裕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终于当上了皇帝,他深知帝位来之不易,所以即位后,采取了很多措施,巩固帝位,这也显示了这位创业之君的治国才能。由于刘裕出自寒门,深知这种人的优点,所以用人主要擢自寒门,所谓“网罗幽滞”(《宋书·武帝本纪》)。

    刘裕还关心百姓生活,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如在同年八月“蠲租布二年”(《宋书·武帝本纪》)。在平定刘毅时,也曾下令减免税役。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

   在吏治上,刘裕于永初二年(421)三月,规定“荆州府置将不得过二千人,吏不得过一万人;州置将不得过五百人,吏不得过五千人。兵士不在此限”(《宋书·武帝本纪》)。这是由于东晋末年,置官滥乱,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刘裕及时对此进行了制止。

    在法制上,刘裕对东晋以来苛刻的刑法也进行了改革,永初三年(422)正月,下诏“刑罚无轻重,悉皆原降”(《宋书·武帝本纪》)。

    刘裕本虽是行伍出行,识字不多,但非常重视教育。永初三年(422)正月,下诏:“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尚于此;发蒙启滞,咸必由之。故爰自盛王,迄于近代,莫不敦崇学艺,修建庠序。自昔多故,戎马在郊,旌旗卷舒,日不暇给。遂令学校荒废,讲诵蔑闻,军旅日陈,俎豆藏器,训诱之风,将坠于地。后生大惧于墙面,故老窃叹于子衿。此《国风》所以永思,《小雅》所以怀古。今王略远届,华域载清,仰风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主者考详旧典,以时施行”(《宋书·武帝本纪》)。从而巩固宋国的统治,同时也改善了社会风气。

    刘裕身为皇帝,最大的优点是生活简朴。史书称他“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宋书·武帝本纪》)。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刘裕北伐后秦时,宁州人献琥珀枕,光色甚丽。刘裕知献琥能治伤,便将琥珀枕捣碎分给将士。刘裕灭后秦后,得姚兴从女,刘裕对她非常宠爱,几乎误了政事。后来谢晦谏说此事,刘裕马上其赶走。宋台建好后,有人上奏要把东西堂施局脚床,钉银涂钉,刘裕听了认为浪费,只同意用直脚床,钉铁钉。刘裕衣著简朴,常常拖著连齿木屐,在神虎门散步,左右从者不过十余人。他的儿子早晨向他请安,也不拘于礼,常穿著平常衣服。他睡的床,床头挂的是土布做成的帐子,墙壁上挂著布做的灯笼,麻绳做的拂灰扫把。为告诫后人,他命人将年轻时耕田用过的耨耙之类的农具藏人宫中,以使后人知稼穑之艰难。大明年间(457年-464年),孝武帝刘骏见此情景,与自己所追求的浮华豪奢有天壤之别,感到刘裕寒酸之极。说:“田舍公得此,以为过矣”(《宋书·武帝本纪》)。

    宋武帝刘裕虽只做了两年多皇帝,但他能以天下为己任,体恤百姓,节俭治国,不愧为当时有所作为的君主。后宋文帝刘义隆在其父亲的基础上,继续推行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统治政策,终于出现了南北朝历史上第一个小康局面——元嘉之治。

    永初三年(422年)五月癸亥(即公元422年6月26日),刘裕去世,时年六十岁。

    点评:刘裕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两个最卓越的军事统帅之一(另一个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很多历史人物不同的是,刘裕是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用二十年的时间,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所以更令人钦佩。北魏谋臣崔浩在评价刘裕时说:“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何去非在《备论》中也说:“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灵宝于旧楚,定刘毅于荆豫,灭南燕于二齐,克谯纵于庸蜀,殄卢循于交广,西执姚泓而灭后秦,盖举无遗策而天下惮服矣。北方之寇,独关东之拓跋,陇北之赫连耳。方其入关,魏人虽强,不敢南指西顾以议其后。”

    刘裕的军事生涯生,指挥了无数次作战,最大的特点是以少胜多,而且作战中常身先士卒,所以能够赢得广大将士的尊敬。刘裕的北伐,也是中国战争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之一,就成就上而言,仅次于朱元璋北伐,所以辛弃疾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诗句来形容刘裕北伐时的气势。此外,刘裕还长于水战,水军在多次作战中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汉氏载祀四百,比胙隆周,虽复四海横溃,而民系刘氏,惵惵黔首,未有迁奉之心。魏武直以兵威服众,故能坐移天历;鼎运虽改,而民未忘汉。及魏室衰孤,怨非结下。晋籍宰辅之柄,因皇族之微,世擅重权,用基王业。至于宋祖受命,义越前模。晋自社庙南迁,禄去王室,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桓温雄才盖世,勋高一时,移鼎之业已成,天人之望将改。自斯以后,晋道弥昏,道子开其祸端,元显成其末衅,桓玄藉运乘时,加以先父之业,因基革命,人无异心。高祖地非桓、文,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翦暴,祀晋配天,不失旧物,诛内清外,功格区宇。至于钟石变声,柴天改物,民已去晋,异于延康之初,功实静乱,又殊咸熙之末。所以恭皇高逊,殆均释负。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魏、晋采其名,高祖收其实矣。盛哉”(《宋书·武帝本纪》)!

    附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书陶靖节桃源诗后 陆游

    寄奴谈笑取秦燕,愚智皆知晋鼎迁。独为桃源人作传,固应不仕义熙年。

 

 

 

相关人物

 

相关文章

刘裕灭后秦之战       刘裕灭南燕之战    刘裕击桓玄之战

覆舟山之战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