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白马非马”的一点资料整合“白马非马”的一点资料整合

“白马非马”论
   读偶读《墨子》《韩非子》见白马非马踪迹,特写出为大家一笑。
  
   一
  
   “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一马,马也,二马,马也。马四足者,一马而四足也,非两马而四足也。马或白者,二马而或白也,非一马而或白。” ----《墨子*小取》
  
     墨子:中国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
  
      生平: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 476 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是 “宋之大夫” ,《吕氏春秋·当染》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墨子自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士”阶层。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墨子生平,摘自潇湘信息网)
  
   觉得《墨子*小取》中的这几个文字,点破了白马非马论的雏形。
  
   二
   公孙龙——(约公元前325——前250),复姓公孙,名龙,字子秉,战国末年赵国人。著作有《公孙龙子》。战国末年赵国人,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白马非马”论是留给后人的哲学命题,引发了二千多年的哲学思辩。
    白马论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
  
    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曰:“未可。”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是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
  
    曰:“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迹府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假物取譬,以“守白”辩,谓白马为非马也。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
  
     龙与孔穿会赵平原君家。穿曰:“素闻先生高谊,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此术,则穿请为弟子”。龙曰:“ 先生之言悖!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尔。今使龙去之,则无以教焉。且欲师之者,以智与学不如也。今使龙去之,此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者,悖。且白马非马,乃仲尼之所取。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矣,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若此,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夫是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异白马于所谓马,悖。先生修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学,而使龙去所教,则虽百龙,固不能当前矣。”孔穿无以应焉。
  
     公孙龙,赵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子之叶也。穿与龙会,穿谓龙曰:“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业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著也。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也者,悖。且夫欲学于龙者,以智与学焉为不逮也。今教龙去白马非马,是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不可。先生之所以教龙者,似齐王之谓尹文也。齐王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以齐国无士何也?’尹文曰:‘愿闻大王之所谓士者’齐王无以应。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君则忠,事亲则孝,交友则信,处乡则顺。有此四行,可谓士乎?’齐王曰:‘善!此真吾所谓士也。’尹文曰:‘王得此人,肯以为臣乎?’王曰:‘所愿而不可得也。’是时,齐王好勇,于是尹文曰:‘使此人广庭大众之中,见侵侮而终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乎?’王曰:‘钜士也,见侮而不斗,辱也。辱,则寡人不以为臣矣。’尹文曰:‘唯见辱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是人未失其四行,其所以为士也。然而王一以为臣,一不以为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非士乎?’齐王无以应。尹文曰:‘今有人君,将理其国,人有非,则非之。无非,则亦非之。有功,则赏之。无功,则亦赏之。而怨人之不理也,可乎?’ 齐王曰:‘不可。’尹文曰:‘臣窃观下吏之理齐,其方若此矣。’王曰:‘寡人理国,信若先生之言,人虽不理,寡人不敢怨也。意未至然与?’尹文曰:‘言之,敢无说乎?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人有畏王之令者,见侮而终不敢斗,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敢斗者,辱也。谓之辱,非之也。无非,而王辱之,故因除籍不以为臣也。不以为臣者,罚之也。此无罪而王罚之也。且王辱不敢斗者,必荣敢斗者也。荣敢斗者是而王是之,必以为臣矣。必以为臣者,赏之也。彼无功而王赏之。王之所赏,吏之所诛也。上之所是,而法之所非也。赏罚是非,相与四谬,虽十黄帝,不能理也。’齐王无以应焉。故龙以子之言有似齐王。子知难白马之非马,不知所以难之说。以此犹知好士之名,而不知察士之类。”
  
   《公孙龙子》
  
   白马非马论的阐述。是”白马非马“论的大成时期。
  
   三
  
  
  
   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故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韩非子 * 外储说左上》
  
   这人究竟是谁,不得而知。(有关资料显示为公孙龙。)但是可以清楚的知道,有人已经开始宣传这种思想了。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出身于韩国的贵族世家,战国后期,为躲避战乱,全家迁至今驻马店市西平县酒店镇的韩棠村。然而,身为贵族的韩非子却并不是纨绔子弟,而是从小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人。于是,他在弱冠之年便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游历天下,最终投师于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荀子。荀子名况,是战国末期赵国人,50岁时到齐国讲学,是当时齐国的学术领袖。后来,因为在齐国遭人诽谤,不得已又投奔了楚国的春申君。春申君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侯。春申君死后,荀况被废黜,后在兰陵安家至寿终。荀况在齐国讲学时,门徒不可胜数,其中有两位,一位是后任秦国丞相的李斯,一位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韩非子。而在这位老师眼中,那个叫韩非子、说话有些结巴的人是他的得意门生。韩非子为人正直,又勤学不怠,因而他的老师放言“帝王之术非韩非不能大,法家之思非韩非不能广”。可荀况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这番发自心中的激赏,后来竟使这个胸怀壮志的学生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果。
  
   (以上韩非子相关,摘自原创日志 权术理论家——韩非子)
  
   四
  
   作为《白马论》中心论题的“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论题,“白马非马”主要从内涵和外延上揭示了概念的种属差异关系,说明种概念和属概念在质和量的方面各有自身的规定性。《白马论》是对古代逻辑学的贡献。《白马论》的逻辑思想十分丰富。它对“白马非马”命题所作的系统论证,包含了有关概念、判断和思维规律等方面的内容,在逻辑学上有很大成就。其一,《白马论》是中国逻辑史上第一部研究逻辑思维问题的论著;其二,《白马论》著重讨论了概念论的问题;其三,《白马论》讨论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问题;其四,《白马论》中含有同一律思想。
  
   但是,《白马论》的逻辑思想也含有形而上学的片面性。主要指公孙龙在强调同一性的同时,忽略了“同一性自身包含著差异性”的一面;公孙龙有见于概念之间、判断之间的对立和分离,却无视它们的一致性和联系;公孙龙看到了一般不能完全包括个别,这是他的深刻之处。但他不理解个别就是一般,一般就存在于个别之中,把抽象的“马”与“白”看成了以脱离具体事物的东西,陷入了唯心论。
  
   (摘自黄河信息网)
  
  

 

 

 

相关人物

孟子  孟尝君  叔齐  孙子  伍子胥  尉缭  列子  乐毅  老子  廉颇  孔子  公孙无知  郭隗

相关文章

墨子--兼爱非攻,天志明鬼  公输教学设计 墨子生平简介   《尚贤》译文   《墨经》   墨子简介   唇舌之间显智慧,论辩之中凭实力——《公输》的论辩艺术浅析   墨子简介    墨子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