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忠义兼备 荣辱与共——鲍叔牙

春秋时齐国大夫,亦称“鲍叔”、“鲍子”。以善于知人著称。相传为姒姓之后,鲍敬叔之子。鲍敬叔仕齐,采邑于鲍(今历城鲍同山一带),故为鲍氏。鲍叔牙少年时与管仲友善,曾一同在南阳一带经商,相互十分了解。齐襄公时,叔牙辅佐襄公弟公子小白。后因襄公为政无道,叔牙知齐国将乱,即随公子小白逃奔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逃奔到鲁国。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任命叔牙为相,叔牙辞谢,保举管仲。后来齐国经管仲的改革,日渐富强,称霸诸侯。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牙遂以能知人为世人所称道。故后世言人之相知,誉称“管鲍”。相传鲍叔牙死后葬于今历城鲍山下。

一、拳拳辅佐心 赫赫定位功

    齐僖公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诸儿,次子纠,幼子小白。僖公 委派鲍叔牙辅佐小白。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待僖公百年之后,诸 儿是君位的法定继承人。而纠呢?内因母亲受宠于僖公,得爱屋 及乌之益,进有践位良机;外因母为鲁女,奏近水楼台之效,退 有栖身之地。只有小白,年幼失母,外祖家宋国既弱又远,内无 靠山,外无强援,像一只哀鸣的孤雁。所以鲍叔牙抱病不出。

    好友召忽清楚地了解鲍叔牙所处的两难境地,并深深地同情 他的不测遭遇,于是劝慰道:“我看小白一定当不上君位的继承 人。”“您若是坚决不干,就不要出来。我暂且保证说您病得快要 死了,就会一定把您免掉。”另一好友管仲却不这样想。他作了如 下三点分析:第一,诸儿虽然居长,但品质卑贱,前途如何还说 不定。看来统治齐国的,除了纠与小白两公子,将无人承担。第 二,全国人都厌恶公子纠的母亲,以至厌恶公子纠本人。形势除 非不变,倘若不幸上天降祸加灾于齐国,纠虽得立为君,也将一 事无成。第三,小白为人,没有小聪明,性急但有远虑,而且因 过早丧母得到国人的同情。人心所向,恐怕君位非小白莫属。管 仲的分析确实高人一筹。当时的齐国,公族与卿大夫之间,贵族 与国人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尖锐,在这种情况下,贵族与国人把 衡定君位继承人的砝码加在势孤力单、对自身利益构不成强大威 胁的小白一边是可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一推断已为后来的 史实所证明。因而管仲积极地主张鲍叔牙接受僖公的命令,并鼓 励他要一心无二地侍奉小白。因为他认为:“为人臣的,对君主不 竭尽心力就不能得到亲信,君主不亲信则说话不灵;说话不灵则 国家不能安定。”鲍叔牙愉快地接受了管仲的劝告。

    后来,僖公死了,因诸儿最长,立为国君,是为齐襄公。襄 公昏庸无道,立十二年被无知所杀,无知自立为君,事发生在前 686年。于是,管仲和召忽侍奉纠避难于鲁;鲍叔牙侍奉小白避难 于莒。第二年春天,无知又被渠丘大夫所杀。连锁性政变使齐国 出现了暂时无君的局面。这时,鲍叔牙辅佐小白,在高氏、国氏 的内应下,不失时机地回国抢位,结果捷足先登,小白立为桓公。 并在干时打败了护送纠回国的鲁国军队,后又迫使鲁国杀了纠,召 忽殉死,管仲被囚。从而稳定了桓公的君位。

    另有一种说法是:齐襄即位第二年,驱逐小白,小白逃入莒 国。襄公在位十二年而死,公子纠即位。国人召小白回国。小白 犹豫不决,认为,纠文有管仲,武有召忽,虽国人召唤,亦无可 奈何。鲍叔牙力谏:“如果管仲的智谋确实发挥出来了,齐国为什 么还会乱呢?召忽虽然强武,岂能单独对付我们呢?”又谏道: “国家一乱,智者无法搞好内政,朋友无法搞好团结,国家是可以 夺到手的。”于是命令车驾出发。鲍叔牙赶车,小白乘坐而离开莒 国。行至中途,小白又变了卦,欲下车而还,却被鲍叔牙用靴子 挡住了脚。车到城郊时,鲍叔牙命令二十辆兵车在前、十辆在后, 并对众宣誓说;“事情成功,都听我的命令;事情如果不成,能使 公子免祸者为上,死者为下。我用五辆兵车的车徒器械拦路。”于 是,鲍叔牙充当前驱,进入齐国,驱逐了公子纠。管仲射小白一 箭,仅中带钩。管仲与公子纠、召忽落荒逃到鲁国去了。不管哪 种说法,鲍叔牙的赫赫定位首功都是不可动摇的!

二、拥功不恃,拱手让贤

    齐桓公由莒返齐当上国君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牙辞 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 就算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则非我之所能。”鲍叔果真像 自述的那样功不该立,德不当位,才不胜任吗?绝非如此。他的 赫赫定位之功是无人能比的,当时鲁国的施伯曾赞叹道:“鲍叔辅 佐小白,先入齐而得国,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后入,鲍叔与鲁国 一战,能使鲁军败退,功劳是太大了!”说到德才,施伯称鲍叔牙 为仁,管仲说鲍叔牙是君子,召忽把自己、管仲、鲍叔牙之与齐 国,喻为鼎之三足,鲍叔牙也承认自己堪当治齐之重任。尤其在 辅佐桓公即位的斗争实践中,鲍叔牙的文韬武略足证他是一个文 武双全的人物。然而鲍叔牙拥功不恃,居位不贪。他把眼光放得 更加深远。他认为自己虽然有才,但才不如管仲;他认为自己虽 能治齐,却不能称霸天下;他认为自己虽然有德,然而德无止境; 他认为自己虽然有功,然功须时时增益。他为不能增君而苦恼,他 为世有增君之人而欣慰。有一次,他真诚地对桓公说:“臣幸得从 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侯与叔牙 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 也”(《史记·齐太公世家》)。对此,施伯评论说:鲍叔牙“一定 要帮助管仲而烦其国君下顾,以显其定齐之功。人们也一定称他 为有德。如果说,为国死事的功,是可以增益的,那么,荣显管 仲这个活人的功劳,将更大了!”

    鲍叔为了说服桓公,从五方面比较,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如管 仲。他对桓公说:“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 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 定礼仪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 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 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这并不是鲍叔牙的自己贬抑之词,实乃肺 腑之言。对管仲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桓公还有解 不开的情感疙瘩,即一箭之仇。他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 带钩,几乎要了我的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牙说; “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罪让他回国,他将同 样为您效力。”

    桓公的顾虑消除了。派鲍叔牙去鲁国议和。经过激烈的舌枪 唇剑,鲁君才无可奈何地把管仲交给鲍叔牙。鲍叔牙接受以后,大 声哭叫三次,启程回齐了。到了堂阜地区,鲍叔牙为管仲举行消 灾仪式,并给他沐浴了三次,然后推荐给桓公。桓公对管仲厚礼 相待,以为大夫,尊为仲父,任为宰相。

三、退而不隐,千古流芳

    鲍叔牙让相后,连个部长都没当。他是退下来了,而且退得 很彻底,直到管仲死后,鲍叔牙仍未复相。据史载:管仲卧病,桓 公前去慰问说:“仲父的病很重了,这是无需讳言的。设不幸而此 病不愈,国家大政我将转托给谁呢?”·管仲没有回答。桓公说; “鲍叔的为人怎样?”管仲回答说:“鲍叔是个君子。即使千辆兵车 的大国,不以其道送给他,他都不会接受的。但是,他不可托以 国家大政。他为人好善,但憎恶恶人太过份,见一恶终身不忘。” 桓公说:“那么谁行?”管仲回答说;“隰朋行。”可知管仲死后,相 位是传给了隰朋的。即便如此,鲍叔牙依然是退而不隐,他以桓 公顾问的身份积极地议政、参政。据《大匡》中载:桓公三年,桓 公因不听管仲规谏而举兵伐宋,结果败北而回,于是要管仲在国 内加强军备。管仲说:“不行,这样齐国就危险了!”鲍叔牙谏曰: “公必用夷吾之言!”在关键时刻,鲍叔牙支持了管仲。桓公五年, 宋伐杞,桓公欲举兵救杞伐宋,管仲不同意这样做,说:“依我之 见,不如派人以重礼去宋国交涉,交涉不成,您就收留杞君加以 封赐。”当桓公征求鲍叔牙意见时,他毫不含糊地说:“君行夷吾 之言!”又一次支持了管仲。管鲍总是息息相通,心心相印。鲍叔 牙理解桓管、支持桓管,并不逢迎桓管。相反,却时时规谏桓管, 匡正一代君臣的言行。《小称》篇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 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一起饮酒,饮到高兴时,桓公对 鲍叔说;“为什么不给我祝酒?”鲍叔捧杯而起说:“希望您别忘记 流亡在莒国的时候,希望管仲别忘记被绑在鲁国的时候,希望宁 戚别忘记车下喂牛的时候。”桓公离席再拜说:“我和两位大夫能 够不忘您的忠告,国家就一定没有危险了!”正因如此,太史公说: “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齐人皆说。” (《齐太公世家》)又赞叹说:“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 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晏列传》)。多者,赞美也。

    鲍叔牙逝世后,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 夫。 (所用材料,未注明出处者,参见《左传》、《国语·齐语》、 《管子·三匡》等) 

 

 

 

 

相关人物

 

相关文章

鲍叔牙生平简介          知人自律鲍叔牙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