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1835~1908)

清咸丰帝奕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最高统治者。那拉氏,祖居叶赫,故称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父惠徵,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1852年(咸丰二年),被选入宫,封兰贵人。1854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载淳,晋封懿妃。次年,封懿贵妃。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钮钴禄氏。且因得咸丰帝宠幸,“时时批览各省章奏”,干预朝廷政事。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她随咸丰帝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次年8月,咸丰帝病死,六岁的载淳继位,年号祺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奉遗诏“赞襄政务”。她和钮钴禄氏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慈安,俗称分别为西太后、东太后。由于不满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专权,11月,她与恭亲王奕等贵族官僚在北京发动宫廷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改元同治,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史称“辛酉政变”或“祺祥政变”、“北京政变”。

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任奕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组织的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和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的苗民、回民起义,使清王朝的统治得到暂时稳定。在统治集团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斗争中,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 1875年(同治十三年)1月,同治帝病死,无子。她立其四岁侄(亦系外甥)载为帝,年号光绪,继续与东太后“垂帘听政”。1881年(光绪七年),东太后突然死去。三年后,中法战争期间,她以奕“萎靡因循”为由,免其一切职务,从而独揽朝政。

1886年,慈禧太后以办海军为名修葺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后改名为颐和园)。次年,改“垂帘听政”为“训政”。1889年,在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自己退居颐和园,实际仍操纵内政和外交大权。一些中央和地方的高官显宦长期唯其命是从,在其周围形成后党集团。1894年,在中日战争中,她支持李鸿章避战静守的方针,幻想列强出面干涉、调停,以致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8年,光绪帝在维新运动的影响下,采纳了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实行变法。从 6月11日至 9月21日的一百多天中,颁布了几十条诏令,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对此极力反对,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废除全部维新措施,捕杀维新派谭嗣同等六人。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并制造舆论,准备废黜光绪帝,另立新君。但由于一些地方督抚和外国使臣的反对,乃保留光绪皇帝称号,立端王载漪子溥为大阿哥(皇储)。

当义和团运动兴起时,慈禧太后下令镇压,但并未能遏止其势,以至其发展遍及津、京地区。1900年初,慈禧太后不得不改变策略,改“剿”为“抚”,利用义和团的反帝爱国热情,对外宣战。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她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再次命令镇压义和团,并以庆亲王奕、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出面求和,在1901年9月与十一国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此后,为缓和国内外矛盾,消弭革命,维持统治,陆续推行“新政”,主要措施包括调整官制、整顿吏治、改定刑律、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兴办学校等等。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三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次日,病死,结束了对清朝长达四十七年的统治。

 

 

 

 

相关人物

道光  邓世昌  多尔衮  多铎  多隆阿  丁汝昌  代善  洪秀全  洪仁  皇太极  皇太极皇后  弘历  和珅  弘历皇后  康熙  康有为  张之洞

相关文章

辛酉政变   慈禧太后生平介绍   预备立宪   慈禧太后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的特称:慈禧为何自称“老佛爷”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