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陈赓的儿女情长

 他不是最战功赫赫的人,不是最位高权重的人,却是最具传奇色彩的、最不被遗忘的人之一。

  突然离去

  很多年后,陈知建都不愿意相信那是个事实:父亲走了。“那时我刚16岁,还是北京四中的学生。1961年3月16日那一天,父亲的秘书突然把我从课堂上接走,连同兄妹一起坐上到上海的飞机。刚下飞机,有人发给我们每人一个黑纱,我脑子当时都是木的,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因为等我见到父亲时,他的胸口还是热的啊……我一直想不明白,父亲这样一位大英雄,什么困难没克服过?6次负重伤,两条腿都被打断过,怎么会被这样一个小小的心脏病打败了呢?”

  那时,11岁的陈知进与弟弟陈知庶都在北京读书,只有小弟陈知涯随父母到了上海。“一下飞机,我看见了小涯,他一见我就说:‘爸爸死了,大家都哭了,我也上楼哭了一场。’”此前,即便已预感到“出大事了”,但陈知进心底还是隐隐存有一点侥幸,弟弟的话让她彻底绝望。上了汽车后,不谙世事的知涯还继续念叨着:“真是的,死了个大将,都不让玩了。”当时,见到安眠于床上的父亲,7岁的知庶与6岁的知涯都以为是父亲睡着了,拼命上前推:“爸爸,你醒醒……”回忆起那令人心碎的一幕,今年已经56岁的陈知进还是红了眼圈。

  所有人都不愿意相信,这么一个生气勃勃、诙谐幽默、似乎永远充满着笑意的陈赓大将,生命的指针怎么就永远地停在了58岁。

  陈赓夫人傅涯后来回忆,对于陈赓的身体来说,1957年是个转折点:2月下旬到南方检查工作;3月中旬又从上海出发勘察沿海岛屿,常常工作到半夜,一次夜里起来洗冷水澡时,一不小心摔倒在澡盆边,断了3根肋骨。“我去车站接他,见他被担架抬下来。回到家里,才看见胸部贴了一块很大的固定胶布。”下半年,陈赓又接连参加军事代表团访问和一次军事演习,疲劳感一天强过一天。

  没多久,陈赓在家里便暴发了第一次心肌梗塞。“父亲因为心绞痛倒在沙发上,当时多亏小涯发现了,他那时只有两岁多一点,他跑到院子里喊:爸爸哭了!大人们起初不太相信,后来进去一看,爸爸不对劲了。”陈知进说,那一次,陈赓昏迷了好久才醒过来,醒来的第一句话竟是高喊:“对××一定不能让步!”原来,那时陈赓想从某部委调人搞国防工业,但那位部长一直不放。为了工作,陈赓竟“耿耿于怀”到如此地步。

  这一次发病,陈赓住了3个月医院,不久开始恢复工作,但胸口仍时常疼痛。傅涯说,每次疼痛时,陈赓就一边工作,一边不停地用手抚摸胸口,久而久之,衬衣那个部位都被磨破了。

  多年来,陈赓从不记得自己的生日,但在1961年3月15日他突然记起阴历二月初一是他的生日,他提出让傅涯为他做一碗面条吃,这么多年,这是他唯一一次提这样的要求。陈赓去世后第二天,也正好是他的58岁生日。

  “医生说,爸爸的病没有聂帅重,但爸爸性子急,让他养病他总觉得做不了工作,憋屈,着急。”1961年冬天,本来要去上海疗养的陈赓,得知中央军委要求中将以上高级将领写一篇“作战经验总结”,他接连数日处于亢奋状态,本来口授了一个提纲给秘书,但看后又觉得不满意,遂决定自己动手写。“宁愿一个星期不睡觉,也要把它写出来”,结果就在动笔写作的第二天,便因大面积心肌梗塞而去世。

  父亲陈赓

  因为出生在部队1950年进军大西南之际,陈赓为唯一的女儿取名“知进”。知进出生时,大家知道陈赓一直想要个女儿,于是争着前来探望。因为吃了缴获来的美国奶粉过敏,小知进的脸上起了不少疙瘩。一位前来探望的女兵脱口而出:“司令员的女儿怎么这么难看?”这话不知被谁传到陈赓耳朵里,他大怒:“谁敢说我的女儿难看?”吓得以后谁见到小知进都得先猛烈赞扬一番。“这个故事当时流传特别广,以至于我后来到昆明见到那些叔叔阿姨时,他们一看见我就笑着说:‘你就是那个‘漂亮女儿’啊!”

  小知进才2岁时,陈赓便又开赴朝鲜前线。“在火车站,不懂事的我哭着抱着爸爸的脖子不让他上车。后来妈妈拍了一张我的照片给爸爸寄去,没想到他回信却要找妈妈‘算账’:‘为什么把我女儿的头给削掉了一块?’其实只是因为照片上我的头顶略微取景不全。”忆及那段往事,陈知进幸福地笑着,仿佛仍在爸爸“霸道”的庇护下。

  有一次,玩了一天的知进把身上的衣服弄得很脏,陈赓回来看见了,很是心疼女儿,趁傅涯不在家,他自己翻箱倒柜找出“压箱底”的几块纱布,然后带着小知进跑到东华门找裁缝,做了两身裙子回来。现在看起来,陈赓对孩子有点宠,特别是对唯一的女儿知进。

  “小时候,爸爸走到哪儿都带着我,那时候怀仁堂看戏不许带小孩子,但爸爸经常不顾这个规定,带着我进去,警卫也拿他没办法。”进门时,笨手笨脚的陈赓把口罩都戴到了小知进的眼睛上。有一年陈赓去大连参加军事演习,又把知进带在身边,早上起来,他看着梳小辫的知进犯了难,只好求助服务员。怕以后再带知进出去麻烦,回北京后陈赓就让傅涯把女儿剪成短发,陈知进后来就再也没留过长发。

  陈知进说,在长征时,父亲最喜爱的一个小号兵饿死在他怀里,从此落下了一个“情结”:最看不得孩子受苦,也最听不得孩子的哭声。“小弟生病,他住在最西头,那时爸爸正犯痛风病,却拄着拐拖着病腿从最东头的房子过来看他;然后再一瘸一拐回到自己房间里,把几道门都关紧,才允许医生给爱哭的弟弟打针。”

  说起父亲,陈知建与妹妹陈知进都不约而同形容他是“标准的慈父”。“我们家的孩子很多,烈士子弟、国民党起义将领的孩子,还有外地孩子都住在我们家,爱怎么闹就怎么闹,我们可以把猫都放在他的脖子上,他也不生气。”

  与妹妹不同,淘气的陈知建还是遭遇过几次父亲发火的时候。“有一次我太‘皮’了,拿筷子把小伙伴的鼻子捅出了血,爸爸两巴掌打在屁股上,他的手还是很重的……父亲一般不发火,发一次我终身难忘。”还有一次,陈赓因为别人对他撒了谎而大怒,“父亲发起脾气,那真是雷霆万钧之势,一拍桌子墨盒都跳起来了。”

  陈赓一家后来一直住在灵境胡同的一处四合院里。这个小院子见证了其乐融融的陈赓一家,也见证了陈赓和朋友们的一些趣闻。

  有一天,已患了心脏病的陈赓正在家里休息,刚从中南海出来的胡志明路过灵境胡同时,不知听谁说了一句:陈赓住在这儿,便非要登门不可。陈赓与胡志明在黄埔军校时就结下了友谊,当时胡志明是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秘书。门口的副官一看来了位特殊的尊贵客人,赶紧进院向陈赓汇报。陈赓起初还不信,连说“胡闹”,后来才知道真的是胡志明来看他了。本来穿着背心、大裤衩在院子里乘凉的他赶紧换了身衣服出来。只有几岁的知涯对这个长胡子老头特别好奇,爬到胡志明身上揪他胡子,陈赓赶紧把他拉下来,胡志明笑着说没关系。

  父子重逢

  陈赓1927年与第一个妻子王根英结婚,当时王根英是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在夜校认识的,陈赓曾三次写纸条追求王根英,王都没有答应,后来还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出面才最终撮合成了他们这一对。

  1929年,王根英生下了陈知非,这时陈赓已到特科负责领导情报工作。1933年秋天因被人出卖,王根英被捕关入南京“江苏第一模范监狱”。1937年,王根英作为周恩来亲自点名要求释放的3位“政治犯”之一,重获自由。8月,出狱后不久的王根英在云阳八路军政治部和陈赓团聚。王根英入狱达4年,艰苦备尝,在敌威迫利诱下,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立场,不为动摇。

  短暂相聚后,这对夫妻不得不再次分离。几天后,陈赓被正式任命为129师386旅旅长,率部东渡黄河,而王根英则动身前往延安。

  1939年3月8日,日军扫荡河北南部,王根英是129师供给部的指导员。当她冲到村外,才发现装有文件和公款的包没有带出来,不顾大家劝阻,她执意又返身回到村子里,等从驻地取出包返回时,不幸在村口与日军相遇,死在敌人的刺刀下。

  得到王根英牺牲的消息时,陈赓正率领386旅穿过平汉线西进。据说陈赓当时便发下誓愿:3年内不结婚。为信守诺言,直到王根英牺牲的第四个年头才娶了傅涯。

  直到1946年,陈赓儿子陈知非才知道自己的父亲还活着。那年10月,在银行工作的一位地下工作者找到王家,说是受陈赓之托,要把知非送到父亲那里。

  自从陈赓与王根英跟家里失去联系后,陈知非就一直在外婆家生活。他断断续续地上了几年学,为了谋生,擦过皮鞋,当过报童,还到工厂里给日本人当过在办公室与车间之间跑腿传话的“boy”。

  “我后来才知道,陈赓之前已经找了我们好多次了。”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说,1937年,自己家的房子全都被日本人炸成废墟,他们在附近又搭了一间简单的房子。陈赓此前曾两次派人寻找无果。得知陈赓又有音讯了,王璇梅也要跟着外甥知非一起去见姐夫。

  坐着新四军一条大木沙船在东海上行了五六天后,两个人在苏北一个小镇上了岸。“一到了解放区,立即有人给我们换上了军装,走在大街上,也有人喊我们同志。”这新景象登时让陈知非感觉很兴奋。

  大约走到山东时,王璇梅终于得知姐姐的消息:王根英早就牺牲了,她顿时哭了起来。一路牛车、马车地颠簸了3个月,王璇梅与陈知非终于到达山西阳城。迎接他们的先是傅涯,此前,陈知非与王璇梅还私下嘀咕:如果她对我们不好,我们马上离开。但一见面,傅涯就忙着给他俩炖鸡吃,还帮知非抓衣服上的跳蚤,“见了面之后就再也没有那个想法了”,陈知非微笑着回忆。当时,陈赓还正在前线打仗,傅涯马上写信把见面情况托人告诉了陈赓。

  1946年12月,刚刚打完一场胜仗的陈赓带部队下来,在山西沁源休整。傅涯接信后,马上带着王璇梅与知非及刚刚1岁多的知建,走了一百多里路赶到沁源县郭道村。

  与父亲相见的场景,陈知非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到了郭道已是傍晚,父亲和一大堆人已经到门口接我们了。”与父亲分隔这么多年,已经17岁的知非多少有些不自然。陈赓好像看出了知非的小心思,他夸奖知非“有点神气”,然后忍不住感慨道:“看你长得多像根英啊,头发也一样,你妈妈要在该有多高兴……”

  当天晚上,陈赓与知非睡在一个炕上。傅涯带着知建,与王璇梅睡在另一间屋子里。躺下后,陈赓把知非从头到脚摸了一遍又一遍。

  知非以前听外婆说父亲做了大官,彭德怀给他两汽车的钞票他都不要,所以一见父亲的面,知非就迫不及待地向父亲问起这个问题。原来南昌起义时,陈赓负责保卫起义总指挥部,并曾接管过江西银行,的确把没收的大批钞票用汽车运到总部。陈赓听了哈哈大笑说:“那是一句玩笑话,老太太当真了!”

  在陈赓建议下,知非最终到北方大学工程学院就读,而王璇梅则进入北方大学医学院。陈赓一直都关心着这个小妹,他给在医学院上学的王璇梅写信:上学期间不要谈恋爱,“姐夫一说,我就听他的。”

  1949年毕业后的王璇梅参加了南下工作团,从长沙经过南京时,她请假回上海看望阔别3年的母亲。临走前一天,王妈妈忙着为璇梅准备路上带的点心时,没想到门口出现了一位不速之客———陈赓。“我就知道你早晚会来的!”惊喜交加的王妈妈连连喊着陈赓的名字,一边泪水涟涟。这也是王妈妈自陈赓1933年离开上海后第一次见到他,中间整整隔了16年。

  刚刚渡过长江的陈赓住在国际饭店,他特地把王根英的母亲接到国际饭店,请她吃了一顿饭。以前一直觉得只有外国人和上等人才迈得进国际饭店的王妈妈,连说根本没想到。

  那时,同样来自“二野”、有“两陈”之称的另一员战将陈锡联也渡过长江住进了国际饭店。陈锡联的夫人1948年春天刚病故,留下一个3岁的儿子,陈赓于是想把王璇梅介绍给陈锡联。过了一段时间,陈赓见两人没什么动静,一边催王璇梅,一边又跑去找陈锡联:“人家女孩子家,你不主动怎么行?”逼着让陈锡联主动来找王璇梅。在陈赓热心撮合下,陈锡联与王璇梅进展得很顺利,认识不久便结了婚。

  以后的岁月里,王璇梅一直喊傅涯“姐”,陈赓还是“姐夫”。陈赓去世前在上海住在丁香花园,把王根英的母亲又接到他住的丁香花园。王璇梅说,没见过多少世面的母亲很是高兴,她还在丁香花园里照了一张相。“姐夫真是个难得的大好人,重情义,他一辈子也没忘记我们……”说起陈赓,王璇梅感慨连连。

  1960年,陈知非的女儿出生,陈赓高兴地逢人便说:我已当了爷爷了。他给小孙女起名“怀申”,大家都明白,怀念上海,其实就是怀念王根英。一年后,陈赓猝然去世。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会为我掉眼泪吗?”与弟弟、妹妹一起赶到上海的陈知非,一下子想起15年前与父亲相见的第一个晚上,父亲半开玩笑问他的话……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06年第32期李菁文


 

 

 

相关人物

周恩来    蒋介石    彭德怀    毛泽东

相关文章

陈赓   将帅陈赓   陈赓简介   陈赓:浴血奋战 战果累累   陈赓生平介绍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